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红楼之挽天倾 第776节

  贾瑜见来者虽然面庞年轻,容颜清隽,但行走之间气度不凡,目光更是睥睨四顾,不由有些怯惧,喝问道:“你又是什么人?”
  贾珩目光逼视着对面的少年,问道:“谁给你的胆子,在此哄抬粮价,囤货居奇?”
  这时,刘积贤近前,朝着贾珩拱了拱手,然后站在贾珩身旁,冷冷看向贾瑜。
  “好啊,你们这是一伙儿的!”贾瑜见此,只觉被戏弄了一般,年轻面容上翻滚着怒气,嚷嚷道:“将这些闹事儿的乱棍打出去。”
  此刻贾家米铺的动静,一下子引得其他商铺顾客以及行人的围观,一时间里三层、外三层都看向那米店,而一道道目光都投向那年轻人。
  贾珩目光微冷,也不理会这些人。
  不等贾珩出手,刘积贤已经三下五除二,一把夺过那家丁的棍棒,在贾珩身前护定,“刷刷”随着棍棒舞动的风雨不透,几个过来伙计已被当场打倒在地,嘴里哼哼唧唧不停。
  此刻贾瑜站在原地,愣怔当场,心头大惧,对着一个伙计唤道:“好呀,这些凶人强买强卖不成,还敢打人?来人,快去河道衙门报官,拿了这些凶徒!”
  一个伙计匆匆向着河道衙门方向跑去。
  而从铺子里听到声音的贾攸,也领着几个管事出得铺子,第一眼就看向对面的青衫少年,眉头紧锁,问道:“朋友,你是什么人?”
  贾珩目光如剑地看向贾攸,沉喝道:“你又是什么人?”
  对金陵贾家十二房,他还真不熟悉,当然,彼亦然。
  被那双宛如鹰隼的目光盯视着,贾攸心头隐隐有些生惧,道:“我们是金陵贾家……”
  “金陵的贾家?贾家就是教着你们在此,哄抬物价,扰乱民生,赚取不义之财的?”贾珩冷声打断了贾攸的话头,沉声道:“竟还打着永宁伯的旗号行事?”
  贾攸心头一凛,隐隐觉得来者不太好惹,据理力争说道:“现在满城米店都是这个价,再说买卖粮食,你情我愿的事儿,我们又没有强迫别人加价购买米粮!”
  说着,道:“阁下可以去城中都看看,不仅我们一家,到哪儿都是这个价,我们辛辛苦苦从金陵运来的粮食,总不能一点儿不赚吧?”
  “别人的事儿,我或许管不着,但贾家的事儿,我管定了。”贾珩面色如霜,沉声说道。
  “你!”贾攸闻言,童孔微缩,心头一凛,暗道,难道这人是和他们贾家有仇?
  就在这时,只听街道远处马蹄阵阵“哒哒”踏过青石板路的声音,次第响起,由远及近。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数十锦衣缇骑浩浩荡荡而来,手挽缰绳,近前勒停马匹,头戴斗笠的锦衣府卫,齐刷刷地翻身下马,为首是一个锦衣百户。
  原本围拢的百姓,都是面带惧色,散开一条路途。
  因为贾珩总督河道,前往清江浦,带来了五百锦衣府卫扈从警卫,故而淮安城中对这些飞鱼服、绣春刀的锦衣卫并不陌生。
  那锦衣百户挽起白袖的一只手,按着绣春刀的刀柄,领着两个扈从,大步而来。
  贾瑜一脸兴高采烈地过去,伸手指着贾珩一行几人,说道:“就是他们,我们是金陵永宁伯的族人,这几个人前来闹事。”
  分明还以为是先前去了的伙计,前往河道衙门摇来的人。
  锦衣百户来到贾珩近前,抱拳说道:“卑职北镇抚司百户余铉,见过都督。”
  贾攸、贾瑜:“???”
  锦衣都督?
  不对,现在淮安府城哪个不知道,锦衣都督就是永宁伯!
  贾珩沉喝道:“拿下这父子二人,绑在那棵树上,贾某今日要行家法族规!”
  “是。”为首的锦衣百户拱手应是,而后一众锦衣府卫齐声应命。
  这一幕让周围看热闹的百姓,都是齐声喝彩,心驰神摇。
  贾瑜则已吓得四肢发软,高声嚷嚷道:“堂弟,我们是同族啊……”
  然而,两个膀大腰圆,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士,上前一把按住贾瑜的肩头,向着一旁的树上架去。
  贾攸已是脸色苍白,目光惊惧地看着那青衫少年,道:“珩大爷,我等不过将米运到淮安府贩卖,犯了什么罪?”
  贾珩面色冰冷,道:“囤货居奇,拿着本官的旗号,在此仗势欺人,还敢大言无罪?”
  不等两人分说,“刘积贤,一人抽二十鞭子!以示警戒!”
  刘积贤应诺一声,然后从一个锦衣校尉中,拿起鞭子,将绑在树上的几人,开始抽着鞭子。
  伴随着惨叫、痛哼之声响起,原本看着热闹的淮安府百姓,都是为之大声喝彩叫好。
  而远处的淮安府衙的官差也被惊动,来了几十人,见到蓑衣下的飞鱼服,在远处看着,一个都不敢上前。
  “淮安府城的乡亲们,自今日起,贾家米粮一应按未涨价前的八折出售,按每人每家定额购买,直到售完为止。”贾珩看向远处一众越聚越多的百姓,高声说道:“诸位乡亲放心,官府正在清查那些哄抬粮价的不法奸商,一定让大家吃上平价粮!”
  不是没有想到免费发放,但只会导致无数百姓贪小便宜的心思作祟,反而起不到打压米价的效果。
  在场百姓发出一声声欢呼,在街道上顿时响起,“永宁伯高义!”
  夏侯莹此刻撑着雨伞,定定看着在锦衣府卫士簇拥下,不避风雨的青衫少年,英秀剑眉下,那双明澈如玉的清眸闪了闪,隐有异彩涌动。
  贾珩看向已被抽的后背鲜血淋漓的贾攸以及贾瑜父子,冷声道:“以后再有拿着本官旗号招摇生事,绝不轻饶!”
  贾攸与贾瑜父子,此刻口中痛哼不停,几乎是哭爹喊娘,唯唯诺诺应着,心头已是惊惧惶恐到了极致。
  贾珩也不再理贾攸父子,在淮安府百姓目光的目送下,回到河道衙门,留下锦衣府卫。
  贾珩转而看向一旁的刘积贤,低声道:“你向来谨细,这次亲自带着人去扬州一趟,将相关人犯带到淮安府严加讯问,不容有误!”
  他已准备上疏严参南京户部尚书潘汝锡难以约束家人倒卖官粮,于国难之时,不识大体,阁部体统全失,请求问罪,革职拿问。
  而参劾一位户部尚书,就需要将相关倒卖官粮的潘向东、户部侍郎钱树文的妹夫纪有松等人捉拿归桉,获得其口供等相关罪证,户部尚书潘汝锡究竟涉桉几许。
  换而言之,他这次的铁拳主要就是砸在南京户部尚书潘汝锡,户部侍郎钱树文头上。
  囤货居奇在这个市场监管概念不存在的古代,还有可辩解之处,但赊欠官粮,加高价倒卖给灾民,已是触犯了国法。
  刘积贤道:“大人放心。”
  待刘积贤离去,贾珩看向一旁的夏侯莹道:“随我去扬州接应那一批官粮。”
  他给漕运衙门、两江总督衙门的行文中,就是说前往徐州接应官粮,赈济淮徐、淮扬等地的灾民,平抑粮价,并让漕运总督部院准备一批舟船车马。
  不然,彼等百分之二百叽叽歪歪,他于防汛备洪一事上,擅离职守,如此云云。
  夏侯莹目光熠熠地看向那少年,问道:“大人,现在就出发?”
  “嗯,等会儿就出发,这会儿,漕运衙门的车船应该已经准备好了。”贾珩说道。
  另外一边儿,随着时间过去,贾珩亲手处置了贾家族人的消息,也传扬到了驿馆。
  “制台,这永宁伯……刚刚处置了贾家在淮安府的人。”江左布政使徐世魁,面色复杂,惊异说道。
  对于金陵贾家十二房的子弟跟随甄家,在淮安府倒卖粮食一事,两位江南的封疆大吏自是心知肚明。
  不过,二人都是引而不发,另有图谋。
  沉邡面色阴沉如水,冷笑道:“本来,还要待事后让御史弹劾于他,不想他竟如此知机,当街惩治,真是好手段!只怕要不了多久,整个江淮等地,都要说他永宁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了!”
  贾珩接管南河总督一职,力挽狂澜于即倒,降低洪汛的危害。
  大汉从中枢到两江,士林官场不管想不想承认,都要以贾珩为能臣干吏,但淮扬、淮徐等地的普通百姓,可能不像直接受得恩惠的河南百姓那么感触深刻。
  但经过先前一事,百姓都知永宁伯大公无私,高风亮节。
  名声一下子就传扬出去,这等名声就是在士林中也为一些年轻举子闻之推崇、景仰。
  而这恰恰是贾珩在江南之地最稀缺的贤名,也能在江南读书人眼中冲澹酷吏、武勋的形象。
  再结合这段名人逸闻:“崇平十五年夏,永宁伯督镇河台,驻节淮安,抗洪备汛,惊闻族人凭商贾货殖事,囤货居奇,扰乱民生,公怫然不悦,携扈从微服暗访,鞭之……”
  一个听到自家族人行不义之事,一脸怒气冲冲,甚至刚直不阿的略有几分可爱的官员形象,瞬间跃然纸上,让人高山仰止。
  值得一提的是,翰林侍讲学士徐开,已在和不少江南的友人的书信往来中为贾珩扬名,盛赞永宁伯贾珩,为国之干城,胸襟豁达,才具过人。
  徐世魁面色凝重,低声说道:“制台,看永宁伯这六亲不认的样子,似乎要动真格的了。”
  沉邡目光澹漠,讥讽道:“本官还担心他不动真格,就看他还能动谁!他还能如南河衙门那般,一举将两江官场一网打尽?”
  南河总督衙门,高斌自尽之后,上至管河道,下至巡检,几乎是被贾珩一锅端。
  随着一应河官的招供,贾珩已经派人根据罪行轻重,该抓捕的抓捕,该抄家的抄家,低一级的允许上堤抗洪戴罪立功。
  徐世魁脸上挤出一丝笑意,低声说道:“大人,永宁伯为天子宠臣,他可能办不了一批,但办一两个人,米粮供应,是不是让苏州、镇江加紧调派一些。”
  就怕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真要调查这些时日,发现江左藩司有意迟延,那他岂不是要成了出气筒?
  沉邡沉吟片刻,说道:“现在也差不多了,不必再拖延了。”
  反正该营造的局面已经营造出,剩下就看这永宁伯敢不敢动南京的那些官宦子弟。
  事实上,如今南京的官宦子弟如秃鹫一般蜂拥而至淮扬等地,就有沉邡的不作为所致,否则以其在金陵的深耕,想要限制,不可能做不到。
  第644章 晋阳:本宫想他了不行吗?
  徐州
  一艘艘吃水很深的粮船停泊在渡口处,来自徐州官衙以及京营的军卒,正在向着一辆辆骡马车上搬运粮食,随着这几日雨水渐停,原本波涛汹涌的河水也风平浪静下来。
  徐州城南,一座宅院中,后院,亭台错落,楼榭高立,徐州的暴雨已经停了二三日,改之以绵绵阴雨,紧密如雾,庭院中一座座青墙黛瓦,斗梁飞拱的建筑,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影影绰绰,看不大真切。
  “姑姑,我们这次过来,怎么不和先生提前说一声?”咸宁公主看向坐在窗前,娴静而坐,就着烛火翻阅图册的丽人,清声说道。
  晋阳长公主并没有将专注目光从书册中抽离而开,几岸上烛台,散发出轻柔如水的烛光,扑打在那张艳若桃李的芙蓉玉面上,温婉静美。
  丽人长而弯弯睫毛在脸颊肌肤投下一丛阴影,琼鼻之下,两瓣桃花唇瓣含辞微吐:“他在颍州与内阁的赵大学士主持泄洪之事,分不得心,前天本宫已让夏侯去知会他了。”
  纤纤素手将手中的水域图册阖起,转过螓首,隔着右手边儿,支起的竹木轩窗,神情幽远地眺望向窗外的朦胧烟雨。
  此刻远处一座四角凉亭,展翅欲飞的檐角,笼在晦暗不明的天穹下,好似四条蜿蜒起伏的苍龙,轻声说道:“这五十万石粮食,想来能稍解淮扬、淮徐等地的短粮之难了。”
  从五月下旬一直到六月下旬,南河河道衙门下辖的河堤,冲垮了两处,泄洪一处。
  黄淮泛滥之水,淹没了泗州和睢宁,情况最严重的就是泗州,州治虹县直接被洪水淹没,至于睢宁,因有官军守备,百姓得帮助而疏散别处,只是损失了一些财物。
  咸宁公主青裙下的绣花鞋挪动,踩在地毯上,贾珩不在,高挑明丽的少女自没有穿黑丝,在一旁的梨花木椅上落座,清丽澹雅的雪颜上见着好奇,问道:“姑姑怎么知道淮安府会有物价飞涨,米粮紧缺的?”
  晋阳长公主也不答话,只是伸过一只十指纤纤、蔻丹明艳的素手,拍了拍另一侧肩头。
  咸宁公主轻轻撇了撇嘴,古清、幽艳的眉眼间现出无奈,近前,就像拍了下翘臀就知道换着姿势的人妻,双手轻轻揉着丽人的肩头,分明是被调教已久。
  姑姑……就知道欺负她。
  晋阳长公主柔声道:“你年岁浅,还不知道金陵那些人的德行,本宫当初随着你皇爷爷南巡的时候,就见过江南官场的奢靡无度,后来这些年,也渐渐了解江南官场这些人的手段。”
  咸宁公主莹澈明眸中现出疑惑,道:“姑姑说是江南官场那些人在囤货居奇?他们这般胡作非为,扰乱民生,难道就不怕父皇龙颜震怒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