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红楼之挽天倾 第2507节

  贾珩叹了一口气,道:“世宗宪宗皇帝有天下为公之心,如是身在此处,或许也会如此吧。”
  嗯,你可真会说,如果崇平帝还活着,只怕要痛骂乱臣贼子,号召天下百官出兵勤王。
  北静王水溶也扬起那张清俊白皙的面容,拱手道:“卫王,如今文武百官和军民皆在外间苦等,还请卫王顺应人心,执掌九州社稷,解天下苍生于倒悬。”
  贾珩刚毅、沉静的面容上满是作难之色,道:“诸位,孤如何能……嗯?”
  就在这时,谢再义不由分说,从一旁的亲兵手中拿过刺绣着金龙团绣的黄袍,快步来到贾珩身后,一下子披将在贾珩的肩上,旋即后退两步,向着贾珩跪请。
  “臣等见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谢再义当先跪将下来,向着贾珩跪拜见礼。
  一时之间,一众文武大臣纷纷劝进,山呼万岁之声响起,传至于殿里殿外。
  贾珩身披一袭刺绣着龙纹团案的黄色龙袍,周围文武群臣皆是跪将下来,恳请贾珩登基践祚。
  贾珩的声音难免哽咽几许,高声说道:“尔等这是要陷我于不忠不义的境地啊?”
  一众军将闻听此言,哭声几如雷动,高声道:“王爷不出,奈苍生何?”
  “圣上。”周围文武群臣闻听此言,皆齐齐向着那蟒服青年齐声喊道。
  贾珩见此,闭上眼眸,似是感慨了一句,喟叹说道:“诸位,何至于此?”
  嗯,此刻仍在表演进程当中,尚不可改换。
  “臣等还请王爷禅位登基,统御天下臣民,再造新朝,开创盛世。”周围的一众军将皆是跪将下来,向着贾珩相请,恳求贾珩登基。
  贾珩双手摊开,手足无措,高声道:“尔等苦苦相逼,何至于此?”
  “还请王爷禅位登基,以安中外人心。”周围的一众军将皆是齐声鼓噪,一时之间,七嘴八舌,声震四方。
  可以说现在已经由不得贾珩。
  贾珩面容上满是哀戚之色,似是长叹了一口气,道:“尔等让我如何在百年之后面对世宗宪皇帝?”
  谢再义和蔡权在一旁架起贾珩的两只胳膊,说道:“圣上,为黎民苍生而计,世宗宪皇帝也会盛赞王爷的。”
  贾珩还要多说,谢再义和蔡权道:“送圣上銮驾入宫。”
  几乎是抬着贾珩出得整个宁国府。
  而后,贾珩在一众身披玄色甲胄的军将簇拥下,出得宁荣街,浩浩荡荡地向皇城行去。
  宫苑,含元殿——
  身穿飞鱼服,腰悬绣春刀的锦衣府卫,在刘积贤的率领下,在殿外朱红梁柱的廊檐之下执刀而立,一张张年轻、刚毅的面容上,皆是洋溢着热烈而期待的笑意。
  “圣上来了。”
  这会儿,刘积贤凝眸看向远处浩浩荡荡的人群,那双虎目目光咄咄而闪,心绪仍有几许激荡莫名。
  王爷这是终于要登基称帝了。
  贾珩执掌锦衣府长达十数年,如果成为皇帝,势必会对锦衣府的将校重用。
  内阁首辅林如海以及次辅赵翼等人,看向那在众将簇拥下缓步而来的卫王,目光则是见着复杂。
  林如海神情一瞬间有些恍惚,改朝换代,值此天下太平之时,仍可见卫王登基称帝,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不过,这也是积累十数年之功。
  “我等见过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汉的文臣向着贾珩迅速行得一礼,声震四方,在这一刻,竟有几许心潮澎湃。
  新朝新气象,卫王乃为一代雄主。
  贾珩剑眉之下的清冷眸光,逡巡过周围一众文武大臣,面上似是现出无奈的神情,道:“诸卿还请平身。”
  此刻,众人见卫王应允下来,心头大喜过望,簇拥着卫王浩浩荡荡地进入殿中。
  贾珩凝眸看向那张金銮椅,向着前方而进,心头一时间也有些心绪起伏。
  君临天下,统御九州万方,于他而言,至于今日,方算是得偿所愿。
  当皇帝,家天下。
  只是新的挑战又重新出现在他的面前,如何带领大汉成为“日不落”帝国,在数百年后成为蓝星第一强国。
  贾珩快步来到一张金銮椅子上落座下来,此刻身上的一袭淡黄色龙袍披在黑红缎面织绣的蟒服之上。
  殿中,诸文武大臣皆以人臣之礼相拜贾珩。
  “臣等见过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众文武群臣,皆以大礼参拜,山呼万岁,声震屋瓦。
  贾珩听着下方的万岁之声,轻轻抚着两侧的金銮椅子,在这一刻,依稀体会到了崇平帝君临天下的心境。
  脚踏星河两岸,手握日月旋转。
  愣怔片刻,以一种磁性的嗓音开口说道:“诸卿平身。”
  “谢圣上。”
  在场群臣闻听此言,纷纷起得身来,静静而立,恭聆圣训。
  贾珩道:“朕受天下所望,群臣所向,以眇眇之身,执掌山河,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下方的文武群臣闻听此言,身形再次躬了几分。
  贾珩沉吟片刻,朗声道:“思及崇平十四年,朕与世宗宪皇帝相识于内书房,君臣际会,相见恨晚,上平虏策,内靖匪患,外攘虏寇,南征北战,如今已十余年矣……”
  说到此处,眼前似也想起往日的一幅幅画面。
  这些年当真是马不停蹄。
  “朕感世宗宪皇帝恩隆之遇,地厚天高,如同再造,遂发效死之念,上报社稷,下抚黎民,然时过境迁,国家多事,宗室失德,朕虽勉力支撑,然宗室猜忌不减,萧墙之乱迭生。”
  言及此处,目光投向下方的众文武群臣。
  贾珩道:“朕得世宗宪皇帝顾命,辅政幼主,幸赖中外忠贞骁勇之士血洒河西,才智之士输智庙堂,百姓奔走于四海,如今九州疆域,东至日本,北至漠河,西达葱岭,南至台湾,如今华夏九州,山河沧桑巨变,日月已换新天。”
  言及此处,殿中众臣身形躬了几许。
  卫王辅政以来,文治武功,可谓大汉建国以来已盛。
  贾珩道:“朕原本待幼主长成,亲政当国,自此归隐林泉,含饴弄孙,也与世宗宪皇帝成就一段君臣相得之佳话,然亿兆众生之气数所钟,文臣武将以死相逼,朕……朕自十四岁投笔从戎,十余年来,无愧于天下苍生,独愧于……世宗宪皇帝呐。”
  说到最后,声音哽咽,眼眸已有泪水流淌而下。
  嗯,他当皇帝这件事儿,都是被人逼的。
  如果说他对不住一个人,那就是崇平帝,他对得起任何人,对得起这大汉的黎民苍生。
  “圣上,臣等死罪!”
  一时之间,见贾珩哭泣,殿中群臣皆相跪下来,向着贾珩叩首。
  都是他们逼得啊,陷君上于不忠不义之境。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可以说,贾珩这一哭,甚至为这次代汉自立增添了几许身不由己的悲情色彩。
  纵尧舜复生,品德也不过如此了。
  贾珩起得身来,朝着崇平帝的皇陵方向跪将下来,深深一礼。
  此刻殿中的群臣,再次相拜,甘心背锅。
  圣上是要全了忠孝之义的,都是他们苦苦相逼啊。
  其实,圣天子在朝,是不能有道德瑕疵的,否则就会人心丧乱,天下之人有样学样。
  贾珩做完这些,面色端肃,立身在金銮椅前,此刻大殿安静的可怕,落针可闻。
  可以说,贾珩直到此刻,哪怕是代汉自立,仍然没有丢掉世宗宪皇帝这一块忠孝节义的牌坊。
  因为,在世宗皇帝之后立了一块更大的牌坊。
  天下苍生!
  纵然后世之人议起贾珩之篡,那也无可指摘。
  当然,后续贾珩不说做出一番比肩尧舜禹的丰功伟绩,至少要开创一代盛世,方能堵住后世之人的嘴。
  嗯,也就是历史和人心选择了贾珩。
  林如海手持一把象牙玉笏,打破了殿中死一般的宁静,声音略有几许沙哑,道:“圣上,如今新朝始建,当立国号,定年号,以安天下人心。”
  内阁次辅赵翼也拱手说道:“圣上在潜邸之时,以卫王封号名称于世,而卫国在春秋之时,也是周天子嫡亲所封之国。”
  此刻,两位阁臣改换了话题,顿时将殿中的凝重氛围冲散些许。
  一众博古通今的朝臣引经据典,围绕贾珩所在的封国之名以及易经,开始取国号。
  内阁阁臣柳政手持象牙玉笏,苍声说道:“圣上本姓苏,春秋之时,尚有苏国之国号,以苏国为名,倒也名正言顺。”
  刘祯道:“如是这般,彼时赵宋却并未以赵国为国号,可见于此并无一说。”
  谭节此刻站在刘祯身后,扯了扯刘祯的一角衣袖。
  赵匡胤欺负后周世宗的孤儿寡女,这才建立赵宋王朝,如今举这个例子,实在不大妥当。
  总之,朝中大臣分为两派意见,一派是以贾珩先前的卫王尊号为国号,另外一派则是以贾珩本姓为国号,各执一词。
  这会儿,北静王水溶手持象牙玉笏,道:“国号之事,关乎宗社绵延,还请圣上裁夺。”
  原本正在旁征博引的众人,闻听此言,也都纷纷止了争论,开口道:“微臣还请圣上定夺。”
  贾珩默然片刻,高声道:“古籍有载,华服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内阁拟旨,定国号为夏。”
  赵翼喃喃说了一声,问道:“夏?”
  夏国国号,乃是第一个家天下的上古王朝,可谓三代之治的明君典范。
  殿中群臣一张张或刚毅、或沉静的面容上,不由现出一抹诧异之色。
  柳政面色一肃,问道:“圣上,不知新朝所开国之年号为什么?”
  贾珩面容沉静一如玄水,声音犹如飞泉流玉,金石激越:“明年改元之后,年号盛鼎。”
  赵翼手持象牙玉笏,快步出得朝班,道:“盛鼎,国势鼎盛,蒸蒸日上,此年号寓意颇佳。”
  殿中其他群臣也纷纷交头接耳,赞美之辞不绝于耳。
  林如海手持一把洁白无瑕的象牙玉笏,道:“圣上,过几日当举行登基大典,封赏后宫诸妃嫔,诏告天下,臣民咸使与闻。”
  贾珩道:“此事先不急,待此后再行相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