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2453节
而后,安南侯叶真就可借坡下驴,带着江南大营的兵丁及时反正,重新将吴王、郝继儒等人一并拿下。
齐昆目中带着几许征询之意,说道:“那卫王的意思是?”
贾珩道:“江北大营和江南水师已经秣马厉兵,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金陵城逼近,想来要不了多久,就会荡平金陵之乱。”
齐昆闻听此言,心头忽而一动,莫非……这其中另有谋算?
否则,卫王何以如此淡定?
鉴于先前李瓒和许庐,勾结京营兵马最终疑似被山海侯曹变蛟摆了一道,此刻的齐昆心底同样涌起诸般猜测。
这是故伎重施,借机将江南的反对势力一扫而空?
齐昆念及此处,心头不由为之一惊,平静无波的心湖当中顿时涌起阵阵惊涛骇浪。
他就说,卫王一向老谋深算,怎么能对江南发生的叛乱全然不知?
只怕这里面,仍然有卫王的算计在其中。
林如海眉头之下,那双睿智明亮的眸子,眸光闪烁地看向贾珩智珠在握的神情,心头却有几许笃定。
以子钰经天纬地之能,断不会让江南乱成这般局势。
只是,这其中又有什么是他看不大清的地方?
因为,先前贾珩还没有和林如海讲述江南变乱背后的隐情,故而林如海对贾珩之谋,并不全然知晓。
而水溶和施杰同样疑惑莫名地看向那蟒服青年,面容上不由现出思索之色。
第1686章 贾珩:就是十足的恋爱脑……
……
神京城,武英殿
贾珩与内阁首辅齐昆,内阁次辅林如海,兵部尚书施杰,军机大臣水溶等人齐聚在殿中,相议南方骤然而起的乱局。
齐昆想了想,似是试探一下,低声说道:“卫王,今年的秋粮征收,只怕江南那边儿递送不过来了。”
贾珩面色淡然,一如玄水,说道:“现在才是夏季,离秋粮征收时日尚早,倒也不急,南方乱局不会维持太久,就可从容剿灭。”
齐昆点了点头,两道浓眉之下,苍老眼眸眸中现出思量之色。
这就是卫王布下的局?如先前的废立幼帝一样。
齐昆也是心智卓绝的政治老狐狸,此刻已经彻底知晓其中缘故。
贾珩转眸看向一旁的林如海,问道:“林阁老,这几天,未知辽东移民实边之事进展如何?”
林如海点了点头,说道:“山东方面,已经组织第一批移民十万百姓前往辽东,在辽阳附近安居乐业,第二批已经于近期集结完毕,准备出发。”
贾珩两道剑眉之下,明眸闪烁不停,目中现出思索之色,道:“辽东移民以及原属我大汉子民都应当认祖归宗,对满清等人八旗,应该鼓励其改为汉姓,融入我大汉之中。”
林如海点了点头,轻轻应了一声是,道:“我这就交办户部相关吏员行文辽东等地的官员,督办此事。”
贾珩说道:“诸族融合,于我大汉长治久安犹为重要,否则难若干年后,诸族人心崩坏,难保不会有降而复叛之事发生。”
林如海儒雅、白净的面容上现出思量之色,说道:“子钰说的对。”
赵翼开口道:“卫王,河南方面的河道衙门来报,河道需要整修,南河总督关守方当初也来报,提及当初南河”
贾珩道:“当年,黄河洪汛暴涨,几欲肆虐成灾,我率河南兵马抢修堤堰,如今已有数年过去,当初就曾和南河总督关守方有言,待数年之后,堤堰仍需重修。”
当初,情况紧急本身就是个临时性的工程,况且纵无此节,朝廷每年也会拨付给河道衙门修河银子。
只是一晃眼过去,距他在河南治河筑堤已经有好几年了。
赵翼剑眉之下,明眸闪烁了下,拱手道:“那卫王有何训示?”
齐昆在一旁看着这一执礼甚恭的一幕,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
现在满朝文武都是卫王的亲信党羽,武英殿也只是卫王的一言堂,而内阁军机则是卫王的傀儡,卫王虽无帝王之名,但有帝王之实。
贾珩道:“这次修建河堤,一则在材料上可用石泥,所筑河堤坚固,二则要严抓贪腐,都察院拣派巡视御史,保持利剑悬空气势,让治河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务必将治河银子每一两,每一毫都花到实处。”
说着,贾珩转眸看向一旁的内阁小吏,道:“去将都察院的总宪请过来。”
那内阁小吏应命一声,然后转身离去。
贾珩转而看向面上现出若有所思之色的齐昆,问道:“齐阁老,户部方面钱粮储备还算充裕?”
齐昆道:“如果是整修河道堤堰,需要拨付一百万两左右,户部方面可以支应,只是这些年虽得开源,但这二年,不管是巴蜀生乱,还是安置辽东移民,国帑耗费庞巨,原先虽然裁汰边军,节省了部分军费,但海军筹建仍需大量金银,一减一多,并无出入,所以,以后还当精打细算。”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齐阁老所言甚是,待江南之乱平定,朝廷又可得一笔进项。”
抄没了这么多宗室藩王的家产还有致仕士绅的财货,几乎等同于灭国之战后,破其府库,获金银财宝无算。
江南大族几十年的积累,可以想见,这是多么大一笔横财,不管是用来收买京营将校,还是招揽文官士人,都可财尽其中用。
齐昆闻听此言,眸光闪烁了下,心头不由凛然一惊。
贾珩面色淡漠,道:“所以,钱粮的事儿不用担心,江南乱臣贼子的不义之财,囤于仓库之中,彼等几如守护之犬,朝廷自会去取。”
齐昆点了点头,面色淡漠,毫无神色流露,只是心头蒙上一层厚厚阴霾。
贾珩然后凝眸看向北静王水溶,低声道:“水王爷,朝鲜和日本方面最近密切盯着一些。”
在他将来对帝国的规划中,朝鲜、日本都要化夷为夏。
水溶点了点头,关切问道:“子钰觉得朝鲜和日本,将会有动乱?”
贾珩道:“有备无患,我朝在两地虽有驻军,但这几年过去,两国局势平稳,不复外患之危,两国之藩主未必愿意继续看到我大军驻扎在国内。”
北静王水溶点了点头,朗声道:“子钰说的是,对彼等不得不防。”
贾珩交代完兵备之事,转而看向一旁的林如海,说道:“林阁老,新科进士现在安置如何?”
在乾德元年的三月份,经过国子监凤鸣楼的三问以后,大汉朝廷又即刻举行了恩科考试。
因为除设进士科外,还有其他科项,故而,约五千举子参加了这次恩科考试,比往年的三千举子要多了许多。
录取可三百进士,如果再加上建兴元年的恩科考试,朝廷这两年共录取了六百进士。
幸在朝廷这些年下辽东、平蜀乱,地方基层腾出了不少官位,安置这些进士倒也绰绰有余。
林如海道:“三百进士除选庶吉士外,尚在六部观政,待明年就可派发至地方任职。”
贾珩道:“明经,明算,明工,明理诸科的呢?”
林如海面上现出一抹古怪之色,道:“彼等有一些不愿为官,打算再考进士科。”
贾珩道:“不过是一时扭转不过来而已,倒也不是什么大事,随着时间过去,朝廷重视其他科出身的官吏,甚至能够拣选九卿、阁臣,假以时日,天下人都会信而用之。”
这就像985和211,和双一流的区别,需要一定时间被人们接受。
只要他也学工程师治国,那么就能使天下读书人转向。
林如海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其他。
贾珩转而看向礼部尚书柳政,低声说道:“柳阁老,以后国子监以及县学,府学,也要开设科学学科,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柳政点了点头,面色肃然,应了一声是。
而后,贾珩又与林如海、齐昆等人叙说了一会儿话,说道:“诸位先行梳理政务,待之后再论其他。”
林如海和齐昆应了一声是,然后而是目送贾珩离去。
贾珩说话之间,离了武英殿,快步向着宫苑后方而去。
宫苑,坤宁宫
宋皇后一袭朱红色裙裳,如瀑青丝梳就而成的云髻端美秀丽,落座在西暖阁附近的一方铺就着褥子的软塌上,一双白耀如雪的纤纤素手之中,正自拿着针线,正在刺绣着什么,从样式来看,应是一件男人衣袍无疑。
虽然宫中有尚衣局这等监制衣袍的机构,但宋皇后还是想亲自缝补,以此来寄托对贾珩的情思。
就在这时,一个面白无须的年轻内监快步而来,进入暖阁之中,轻声道:“启禀娘娘,卫王在殿外求见。”
宋皇后闻听此言,将手中的针线活一停,眸光闪烁地看向那年轻内监,低声道:“宣。”
少顷,只见那蟒服青年从外间进入暖阁,向宋皇后行了一礼,朗声道:“微臣见过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宋皇后连忙伸手虚扶,美眸眼波流转,妩媚动人,声音轻柔而婉转,道:“卫王快请平身。”
“谢娘娘。”贾珩道了一声谢,低声说道。
宋皇后洁白无瑕的玉颜带着浅浅笑意,柳眉之下,美眸眸光闪烁了下,道:“今个儿没在忙着外面的事儿,怎么有空到本宫这里?”
贾珩说道:“内阁还是在担忧南省的事儿,请我入殿商议要事。”
宋皇后翠丽如黛的柳叶秀眉之下,柔润微微的美眸眸光莹澈,似有妩媚流波,道:“那你说说看。”
贾珩道:“江南那边儿反意汹汹,声势渐大,不少官绅,士人附逆,想要对抗朝廷。”
宋皇后闻听此言,那秀气、好看的眉头皱了皱,看向那蟒服青年,轻声道:“我不管你最终打什么主意,你最好早点儿把此事结束,不然拖延的越久,朝野上下变数越大。”
贾珩赞同道:“是啊,再等半个月,江北大营和韦彻那里,应该会出手镇压叛乱。”
他也觉得差不多快收网了。
宋皇后点了点头,美眸眸光盈盈如水,说道:“你心中有数就好,纵然真的要引蛇出洞,也不能放眼望去都是蛇。”
贾珩点了点头,行至近前,轻轻握住丽人的纤纤柔荑,感受到肌肤的柔嫩细腻,看向那张雍美华艳的脸蛋儿,低声道:“你也不用担心,江南的局势原本就是我一手策划,不管是安南侯叶真,还是江北大营的蔡权,都可从容镇压。”
宋皇后柔声说道:“昨个儿,四弟进宫叙话,问及容妃和泽儿,我一时不知从何回复。”
贾珩默然片刻,问道:“容妃最近和泽儿……她们母子最近可算还安分吧?”
宋皇后叹了一口气,低声道:“安分倒还安分,但两人未必心服。”
与皇位失之交臂,心头如何不起贪嗔痴执念?
贾珩面无表情,淡漠道:“暂且先不用理会她们母子,待江南重归太平之时,二人自然心如死灰。”
他也有些想看那时候的端容贵妃是什么样的神情。
宋皇后幽幽说道:“毕竟是一家人。”
端容贵妃和宋皇后两人都是多年的同胞姐妹,哪怕是在过去,都不曾有任何隔阂。
但陈泽经过废立之后,姐妹二人却有了深深的隔阂。
贾珩道:“家事,国事,天下事,帝王无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