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2253节
自高空向下望去,一面面白色孝幡从天穹挂起,恍若鹅毛大雪的雪花般,白耀炽目,一股悲怆、哀戚的氛围无声席卷了天地。
诸文臣相送着崇平帝。贾珩并没有与北静王水溶、施杰等一众军机大臣,身在百官朝班当中,而是为崇平帝抬着棺木。
诸文臣见得此幕,都不由为之动容莫名。
卫王真是赤胆忠心,可鉴日月,只怕对宪宗皇帝视若己父,毕竟,宪宗皇帝没有对他一手简拔,恩同再造。
而冯太后以及宋皇后、端容贵妃、晋阳长公主,以及以咸宁公主为首的宗室帝女,也都纷纷看向那蟒服少年。
就这样,送葬队伍自神京城一路向位于神京城外的陵墓而去,京营将校士卒站在城墙之上,手持缠着白布的兵刃。
街道两侧的百姓,有些是京兆府官府组织人手,有的是自发而来,过来为崇平帝送行。
周围百姓黑压压的一片,跪在地上,哭天喊地,正在向着崇平帝哭泣送行。
一时之间,哭声四起,声震四野。
这一路过来,两侧的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在硝烟弥漫当中,四周嚎啕痛哭之声,此起彼伏。
可以说,崇平帝御极多年,收复辽东,又推行新政,治政颇得建树,勤政爱民,严惩贪官污吏,纲纪严明,一向受神京城百姓的爱戴。
故而,这哭声有不少是真心的。
一直到午后时分,崇平帝的棺椁终于抵达位陵寝,伴随着鞭炮噼里啪啦响起,崇平帝棺椁缓缓降落下来,哭声再起。
李瓒面色沉静,剑眉之下,抬眸看向那棺木,暗道,宪宗皇帝堪为一代明君,再造大汉盛世,然而对诸子的教导却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宋皇后那张雪肤玉颜的玉容苍白如纸,容色憔悴无比,翠丽如黛的细秀柳眉之下,目光静静地看向那缓缓降落而下的棺椁。
黛青翠丽修眉之下,晶莹熠熠的美眸恍惚之间,失神不已。
毕竟是多年的夫妻感情,在这一刻,宋皇后柳眉之下,目光恍惚,心头也有几许悲怆失神。
但想起自家两个孩子,魏梁两王皆一无所获,丽人心底又重新涌起一股戾气,目中又转而阴狠起来。
她为他生了三个,嗯,两个儿子,结果然儿的皇位都没有。
随着时间无声流逝,这会儿,一众力工抬着棺椁进入皇陵,此事才渐渐收尾。
周围一挂挂鞭炮之声响彻天地,文武百官在四方陵园纷纷跪将下来,哭声大起,从高空望下看去,孝布和白幡远而望之,天地皆白,皆是笼罩着一片苍凉之景。
贾珩看向缓缓合上的石头墓门,目中也有几许恍惚之感。
自崇平十四年,再到建兴元年,他来此世也有五年时间,如果没有崇平帝的信重,也无今日的卫王。
当初君臣的风云际会,在这一刻似乎终于画上了句号。
不管如何,辽东收复,新政大兴……盛世之基奠定,天子生前已然无憾!
而他将才智、勇武尽皆回报给天子,也不算辜负了天子的知遇之恩。
待到傍晚时分,日头西斜,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返回神京城中。
而崇平帝的这次送葬出殡之事,也就彻底结束了下来。
贾珩则是骑着一匹枣红色骏马,手挽马缰,在锦衣府卫的扈从之下,护送着大批送葬队伍,返回神京城。
崇平帝似乎也随着身后夕阳的落下,渐渐沉入西山,标志着一个时代彻底的落幕。
诸王公大臣,皆兴致戚戚然,返回宅邸。
……
……
宁国府,书房之中——
贾珩举步进入四四方方的暖阁,看向那落座在软榻上的顾若清,朗声道:“若清。”
顾若清明丽无端的玉颜白腻如雪,凝眸看向那蟒服少年,目光闪烁了下,柔声说道:“那边儿下葬了。”
贾珩点了点头,剑眉之下,目中涌动着莫名之意,轻声说道:“是已经下葬了。”
说话之间,近前而坐,轻轻拥住顾若清的纤纤柔荑,对上顾若清的莹莹明眸,感慨道:“含元殿那边儿还停着一个呢。”
不过,总归是安葬了一位帝王,楚王倒是不用太急,陵寝还要再修建一段时间。
顾若清点了点头,目光闪烁了下,轻声说道:“朝堂上的事儿,我也不大懂,你自己要多加小心。”
贾珩拥过丽人的削肩,凝眸看向顾若清,凑近那莹润微微的唇瓣,印了上去,如噙住那一朵花瓣儿上。
而两人正在亲昵之时,忽而门外传来一道戏谑的声音,道:“刚刚过来,就又啃上了?”
顾若清玉颜酡红如醺,而那张白腻如雪的脸蛋儿羞红如霞,伸手轻轻推开贾珩的肩头,颤声说道:“这都晌午了,该吃午饭了。”
贾珩道:“不吃饭了,今天吃你。”
顾若清:“……”
这人,丽人心头不由一荡。
就在这时,却听到外间的脚步声响起,旋即,陈潇进入书房之中,看向正在恋奸情热的两人,说道:“闹着呢。”
贾珩松开顾若清的纤纤素手,目光平静无波地看向陈潇,道:“潇潇,回来了?”
陈潇行至近前,轻声说道:“锦衣府方面正在清查着陈渊的踪迹。”
贾珩问道:“现在你师父不是知道他在哪儿?”
现在倒也不急着将陈渊拿捕归案。
陈潇摇了摇秀美如瀑的螓首,容色微顿,柔声说道:“师父她也不知道,陈渊最近似乎也察觉到被出卖了。”
说着,转眸看向一旁的顾若清。
第1551章 妙玉:嫌她的孩子碍事了,是吧?
宫苑,福宁宫
宋皇后一袭素色棉质衣裙,葱郁秀发绾成云髻,衬托得一张姝颜丽色的脸蛋儿,明媚丰艳。
此刻,丽人神色恬然地返回宫中,快步来到端容贵妃所居的寝殿当中,两人在一块儿叙话。
端容贵妃那张白腻莹莹的玉容之上,满是怅然之色。
两道弯弯柳叶细眉,晶莹剔透的目光柔婉如水,感慨道:“宪宗皇帝为国操劳一生,如今总算是入土为安了。”
自崇平帝驾崩,再到停灵、归葬,前后经历了半年多之久,端容贵妃心头未尝没有悲戚伤感之意。
宋皇后青丝如瀑的秀美螓首轻轻抬起,黛青柳眉弯弯一如月牙儿,晶然熠熠的美眸略有几许怔怔失神,道:“是啊。”
端容贵妃弯弯秀眉之下,目中带着几许关切之色,说道:“姐姐,洛儿和芊芊那边儿怎么样?”
宋皇后玉容明媚,似喜似嗔说道:“这几天挺好的,就是有些贪玩儿。”
端容贵妃那张明丽、冷艳的玉颜欣然莫名,柔声说道:“孩子还小,再等大一些再发蒙读书不迟。”
宋皇后面色微顿,柔声道:“发蒙读书,还是要早一些才好。”
那史书上不是说过,幼儿好学,长而循齐,英睿天成,乃为圣皇明君之相。
端容贵妃柳眉弯弯,目光莹莹如水,低声道:“倒也是。”
宋皇后道:“将来学文韬武略,还是让子钰教他才行。”
端容贵妃清丽玉颊泛起盈盈笑意,轻声道:“如今天下无事,子钰闲居在家,由他教他们两个也行。”
正在两人叙话之时,却见一个面白无须、身形挺拔的年轻内监进入厅堂当中,低声说道:“娘娘,咸宁公主和清河郡主还有宋姑娘来了。”
端容贵妃翠丽修眉弯弯一如月牙儿,晶然莹莹的目光闪烁了下,声音不由欣喜莫名,道:“她们几个来了。”
在宫中这么久,端容贵妃平常也颇为无聊,自家女儿过来说话解闷儿,倒也是一桩欣喜莫名之事。
说话之间,却听到殿外环佩叮当之声渐渐响起,旋即,团团如兰如麝的幽香氤氲浮起,只见咸宁公主在李婵月和宋妍的陪同下,快步而来。
三人珠辉玉丽,容颜娇媚,在这一刻,花枝招展,几乎让室内为之一靓。
“见过母后,母妃。”咸宁公主缓行几步,向着宋皇后和端容贵妃行了一礼。
端容贵妃那张秀丽、明媚的玉容上带着柔婉、温宁的母性笑意,轻轻唤了一声,说道:“咸宁,过来了,怎么没有见著儿?”
咸宁公主细秀柳眉之下,狭长、清冽的目光沁润着柔光潋滟的笑意,柔声说道:“著儿还小,在府上让嬷嬷看顾着呢。”
端容贵妃端美、秀丽的容颜上笑意氤氲浮起,道:“咸宁,你哪天也将著儿抱过来,也过来让母妃看看。”
丽人显然是想要抱孙子了,或者说,对于丽人而言,除却毕生热爱的舞蹈之外,可能也就是自家的一双儿女以及已经出生的外孙女,让丽人上心一些。
咸宁公主翠丽而黛青的秀眉下,那双恍若天山雪莲的明眸柔波潋滟,颤声道:“母后。”
宋皇后容色丰艳、明丽,轻轻点了点螓首,问道:“婵月什么时候要孩子?”
李婵月那张丰润、白腻的脸蛋儿粉腻嘟嘟,玫红红晕在脸蛋儿上氤氲浮起,柔声道:“我也不知道啊。”
端容贵妃翠丽修眉之下,那双幽清、冷艳的目光稍稍闪烁了下,低声说道:“好了,等子钰下次过来,再问他也就是了。”
李婵月那张白璧无暇的脸蛋儿羞红如霞,螓首微微垂至胸前,芳心就有些娇羞莫名。
宋皇后柔声道:“咸宁,这几天在宫中多住几天,陪母后和母妃说说话。”
咸宁公主轻轻应了一声是,柳眉之下,清眸莹莹如水,关切问道:“母后,洛儿和芊芊还好吧?”
李婵月和宋妍这会儿,也伸手端起青花瓷的茶盅,递至粉润微微的唇边儿,轻轻抿了一口清茶。
表姐和贵妃她们说这些育儿经,她们也没有孩子,也不怎么听得懂的。
……
……
宁国府,外书房中——
贾珩落座在一张靠着轩窗的软榻上,凝眸看向陈潇和顾若清,此刻丫鬟端上茶盅,然后徐徐离去。
贾珩那张沉静、刚毅的面容上就是现出一抹坚定之意,说道:“这几天,科道言官当有新的动向。”
陈潇那张清冷如霜的玉颊现出一抹思忖之色,说道:“那你打算怎么样?”
贾珩默然片刻,低声说道:“见招拆招吧。”
贾珩想了想,说道:“不过,我在想,内阁可能会借助此事,逼迫我在兵权一事上再行让步。”
陈潇点了点螓首,目光闪烁了下,问道:“御史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