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935节
李淏拧了拧眉,问道:“那卫国公此刻到了何处?”
小校道:“大君勿忧,此刻多半已经前来北平,还望大君再坚持一段时间,等到卫国公一到,肯定派出兵马驰援朝鲜。”
李淏点了点头,面上难掩振奋之色,沉声说道:“汉使如此一说,孤心头就定了下来。”
先前是因为汉廷的援兵迟迟不来,以至意气消沉,但现在既然汉廷出兵驰援,那
事实上,这也是贾珩有意如此,最大程度地激发朝鲜国内对女真的抵抗,否则,八旗精锐全无消耗,那么后期再想收拾残局,也要多费许多手脚。
李淏道:“汉使先去好好歇息,孤要召集群臣,将这个好消息传至整个王京。”
这等鼓舞士气的消息自然是要传扬出去,以坚定上下抵抗女真的意志。
那锦衣府探事闻言,拱手一礼,也不多言,与冯直离了朝鲜王宫。
……
……
暂且不提朝鲜大君李淏如何激励士气,却说王京城外,五里之外的营寨中——
一座座浅白色的帐篷如天穹上的白色云朵,朵朵绽放,而四方都是身穿红色泡钉甲,腰间挂着马刀的军卒来来往往。
中军大帐内,阿济格此刻大马金刀地落座在白色军帐中的一张靠背帅椅之上,周围则是女真八旗以及汉军八旗的将校,躬身侍奉。
阿济格刚毅面容之上喜色难掩,说道:“这红夷大炮和轰天雷,可真是好用,怪不得那汉廷的兵马竟连战连捷,打下了城池。”
鳌拜也哈哈笑道:“这几天,炮铳齐发,的确是壮观非凡,纵然是打汉廷的山海关和蓟镇,也在反掌之间。”
阿济格点了点头,说道:“就是炮铳太过笨重,移动起来,殊为不便,这次带过来,实在费了不少功夫。”
这其中的炸膛以及其他诸事,那就更不用说了,而汉廷的军器监,显然更先一步技术迭代。
鳌拜道:“王爷,这几天加紧攻势,我看王京城上的朝鲜兵卒已经撑不住了。”
阿济格点了点头,说道:“等明日一早,继续驱赶朝鲜的百姓蚁附攻城,务必拿下朝鲜王京城池!”
鳌拜低头应是。
这时,下方文吏出着主意,开口说道:“王爷,是否可以再劝降一下朝鲜的君臣?”
阿济格眉头一挑,面上满是怒气涌动,沉声道:“劝降?然后,我兵马一撤,朝鲜再行降而复叛之事?”
那进言的文吏,面色一变,连忙后退回班列。
阿济格猛地一拍梨花木椅子的把手,斩钉截铁道:“这次,我大清要彻底征服朝鲜,使朝鲜成为我大清的一部分!”
此言一出,军帐当中的众将校,面色都是一震,都为阿济格之言震惊。
其实,这是女真高层,如多尔衮、范宪斗渐渐达成的共识,因为满清在连续的打败以后,失血太多,从汉土又无法掠夺人口和财富,那征服朝鲜领土,掠夺其人口,也就成了必选项。
或者说,将来组建朝鲜八旗,成为满清的一部分。
先前是担心吃相太过难看,不利于攻打大汉,但现在满清除了收下朝鲜的疆土、人口,也没有别的办法。
鳌拜面色稍稍诧异了下,旋即不以为异,恢复如常。
这几乎是必然的结果,不然再如往常臣服、进贡,而后心怀二心,这仗也就白打了。
而此次既是复仇之战!也是灭国之战!
第1350章 贾珩:这有些辣眼睛了
朝鲜,王京,宫苑之中——
而后,朝鲜国王李淏迅速召集群臣,此刻,殿中群臣面色多是见着诧异之色。
不过,这并不影响朝鲜的一些大臣,对战事的悲观看法。
即,这些时日的伤亡,让朝鲜的大臣已经对与女真死磕产生了动摇。
此刻,左议政崔光范苍老面容上满是忧色,开口说道:“大君,这几日,女真人围城,我王京百姓伤亡惨重,大君,局势危若累卵啊。”
而不远处的右议政朴元琦,拱手说道:“大君,如事不可为,还是当向女真议和才是。”
下方的一众大臣,纷纷附和称是。
李淏凝眸看向在场的一众朝臣,皱了皱眉,说道:“如今女真重兵围攻我大城,从何而论议和?这次女真是铁了心,想要灭我朝鲜。”
下方的一众大臣闻言,心头都是一惊。
李淏将苍老目光逡巡下方的一众朝臣,沉吟说道:“诸卿,就在刚刚,孤得知一个好消息,卫国公已经前往北平坐镇,想来,用不了多久,兵马就会前来驰援我朝鲜王京,那时,女真兵马再难至我城下逞凶。”
此言一出,原本吵吵闹闹的殿中群臣,顿时鸦雀无声。
旋即,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卫国公的大名,朝鲜国内的文武群臣,自是心知肚明,自出世以来,屡屡打败女真强兵。
如在朝鲜国内威名赫赫的多铎、岳讬、豪格先后都为其所斩,原本威震天下的女真八旗精锐也在这位卫国公手下连连大败。
李淏目中带着期冀,说道:“只要再坚持一些时日,汉廷大军定然赶到,驰援我王京。”
下方的文武群臣,闻言,心绪不由振奋几许。
李淏道:“诸位,城头近来兵丁伤亡不少,李浣将军提出将诸家家将、家丁上城头协守城池。”
下方一众朝鲜大臣闻言,面上神色多是变了变。
这时,右议政朴元琦开口道:“我等这就调拨家丁,上城楼协助守城。”
在场大臣闻言,虽然心头不舍,但知道此刻也到了同舟共济之时,遂纷纷出言附和。
而随着卫国公贾珩已前往北平坐镇,驰援朝鲜的喜讯释放了出去,朝鲜王京城中果然再次爆发出强大的守城热情。
兵丁与军将起码知道自己并非孤立无援,外间仍有大汉的一支援兵。
翌日,王京城
金色的晨曦照耀在城头上,城门楼上的黛瓦,在日光照耀下光影斑驳,已现断壁残垣之态。
“咚咚!!!”
伴随着鼓声密如雨点而响,大批的女真兵马如潮水一般涌向城头,弓弩箭矢“嗖嗖”之声响起,向着城头攒射不停,偶尔落在青砖和条石上,叮叮响了几声,而后箭矢落在护城河上。
城门楼之上,李浣一袭锁子重甲,虎头盔之下的面容,方面阔口,鼻如悬胆,神情冷峻,按紧了腰间的宝剑,眺望着下方的兵卒。
“将军,女真人推出红夷大炮了。”这时,身旁的一名参将,丁元崇眉眼中现出忧色,开口说道。
每到这个时候,都是朝鲜方面的军将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能看着红夷大炮喷射着焰火,而手下的军卒在惨叫声中飞上天。
果然,伴随着阵阵“轰隆隆”之声响起在耳畔,下方红夷炮铳齐发,一股股硝烟弥漫开来,在这一刻轰打在城头上,见着黑色痕迹。
落在那城头上,青砖与黛瓦横飞,旋即,顿时周方传来兵卒将校的惨叫之声。
残肢断臂飞上天,炮火隆隆之声响起,狠狠轰击在整个城头上。
而不大一会儿,就见朝鲜兵将士卒痛哼一声,脸上满是鲜血淋漓。
一直到中午时分,朝鲜王京城仍不见城破迹象。
而下方的一面龙旗旗帜下,阿济格端坐在马上,拢目观瞧,见得上方的人来,心头就是一惊。
鳌拜则是观察着城头的动静,沉吟片刻,说道:“王爷,城中的朝鲜兵卒抵抗似是更为猛烈了。”
毕竟是久经行伍,鳌拜观察片刻,也能察觉到那股气势的莫名变化。
阿济格默然片刻,说道:“难道是朝鲜方面的援兵来了?”
鳌拜点了点头,说道:“王爷,这几天,平安、咸镜诸道的援兵,皆被我等击破,应该不是援兵相助。”
阿济格皱了皱眉头,心中就满是疑惑。
鳌拜浓眉之下的虎目闪了闪,脑海中灵光一闪,猜测道:“莫非是汉廷方面有了什么变故?”
阿济格闻言,心头一惊,问道:“你是说汉廷的援兵来了?”
鳌拜点了点头,说道:“王爷,除此之外,朝鲜王京城中兵卒士气萎靡多日,不可能突然爆发出来。”
阿济格刚毅面容上,渐渐蒙上一层凝重之色,说道:“可有汉廷方面的情报?”
说来也巧,恰在这时,从不远处跑来一个女真骁将,抱拳一声,说道:“王爷,飞鸽传书。”
原来,女真为了传递消息方便,同样用飞鸽传书传递朝廷与前线的军情。
阿济格这时接过那旗丁递送而来的笺纸,垂眸凝视片刻,眉头已然皱成“川”字,迎着鳌拜的“询问”目光,忧声道:“汉人的兵马自山海关出兵了,与郑亲王手下的兵马交上了手。”
贾珩命令山海关副总兵曹变蛟,率领骑军浩浩荡荡出了关城,与辽东的兵马交手,经过这段时间过去,双方兵马早就打将起来。
阿济格冷笑一声,说道:“怪不得王京城中的朝鲜兵卒,士气如虹,这是有了靠山过来了。”
鳌拜问道:“王爷,汉廷方面派出的统兵大将是何人?”
阿济格目中现出腾腾煞气,说道:“是贾珩小儿,他这次又要介入我大清平灭朝鲜之战。”
鳌拜闻言,心头不由就是一惊。
可以说,卫国公贾珩的名头,经过先前的倭国之战,已经彻底烙印在鳌拜心头。
不说恐贾之症,但对贾珩的到来,显然是有些忌惮的。
鳌拜道:“王爷,那贾珩这次调派了多少兵马?可是征调了汉廷京营十余万大军?”
阿济格摇了摇头,说道:“此事尚且不知,不过以其军机重臣的权势,纵然不带一兵一卒而来,也能调拨汉廷边疆数十万大军。”
这就是说到了关要。
贾珩纵然不领兵前来,但既然来到边疆,所能调拨的兵马不会少了。
鳌拜眉头皱了皱,说道:“应该还有水师,自辽东攻袭我女真。”
阿济格将一双冷峻目光,眺望着远处的城门楼,面上厉色涌动,沉声说道:“贾珩小儿,当真是阴魂不散。”
这话自然说的没有道理可言,贾珩作为汉廷的军政要员,自然全权负责对虏边事。
鳌拜点了点头,说道:“王爷也不必忧虑,汉廷派出兵马驰援,尚需一些时日,这些时间,足够我们拿下朝鲜王京。”
阿济格摇了摇头,说道:“我倒不是担心这些,而是担心这位卫国公发动一场灭国之战,到时候我大清再次将兵马深陷朝鲜,兵力调拨回转不及,倭国之事重演。”
当初的倭国之征,就是这般惨淡收场,已经让阿济格产生了心理阴影。
鳌拜刚毅面容上现出豪迈之色,颌下的胡须根根扎起,说道:“我大清如今也是兵强马壮,还有红夷火铳,对汉兵有何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