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红楼之挽天倾 第1849节

  二人知道,如今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说话之间,阿济格与鳌拜等人随着多尔衮向着盛京城而去,身后大批的残兵败卒也垂头丧气地随着阿济格与鳌拜一同进入盛京城。
  因是败军之将,倒也谈不上有什么凯旋仪式,就是平平常常,甚至在一股略显低沉的氛围中,渐渐进入盛京城。
  宫苑,显德殿
  多尔衮落座在金銮椅下方的座位上,脸上现出一丝凝重之色,说道:“诸位,如今我大清的八旗兵力也有所了解,该当如何是好?”
  下方一众王公贵族,面上也多是见着难色。
  这还能如何是好?
  硕塞拱手道:“摄政王,如今倭国之战,我大清损失惨重,不宜再启争端,而该好自休养生息。”
  满达海出得朝班,高声道:“摄政王,微臣以为当修养生息,不宜再好勇斗狠了。”
  曾经满清高层中的王公贝勒,可谓将星云集,但短短两三年间,多铎、岳讬、豪格、杜度相继殒命,眼下硕国仅存的也就这么一些王公贝勒。
  多尔衮面色就有些不大好看。
  合着先前出兵倭国,全员赞成,如今成了好勇斗狠?
  济尔哈朗道:“摄政王,这仗的确是不能再打下去,我大清精锐损伤不少,这仗不宜再打下去了。”
  原本这位郑亲王因为当初护卫皇太极不利而受斥责,一度低调、沉沦了许久,如今经过这么长时间,已经渐渐从当初的阴影中走出来。
  当然,如此也和多尔衮前不久进军倭国的决策失误有关,毕竟,多尔衮也算犯了错误。
  这样,大家都一样了起来,也就不用时时装孙子,低人一等了。
  多尔衮浓眉挑了挑,不由将目光投向下方站着的范宪斗,问道:“范先生,你有何计策?”
  此言一出,众人都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范宪斗。
  毕竟,这出兵倭国的策略是这位范先生提出来的,如今出了这等变故,是否也该由范先生想法子。
  范宪斗似从呆滞状态中惊醒,苍老面容上现出思索之色,拱手说道:“摄政王,老臣以为,如今我大清八旗精锐损失过大,不宜再与汉人朝廷对抗,还是当韬光养晦才是啊。”
  如今这局面,谁来也没救,尤其是倭国没有大
  仔细一看,也就得了一些财货,但相比朝鲜的反水,八旗精锐的损伤殆尽,实在得不偿失。
  多尔衮面色阴郁凝结,一时之间,脸上现出担忧的神色,叹了一口气,说道:“范先生,朝鲜方面怎么办?离了朝鲜,我大清如何是好?”
  如今的大清局势,真是让多尔衮焦头烂额。
  范宪斗拱手说道:“摄政王,等国内兵力恢复过来,再重新解决朝鲜问题不迟。”
  朝鲜作为大清的血包,显然是不能丢给汉国。
  多尔衮眉头之间忧愁不减分毫,说道:“现在汉军已经在海上留下了不少水师,如果朝鲜有警,势必出兵驰援,想要攻打朝鲜也不大容易。”
  范宪斗沉吟片刻,道:“摄政王,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他先前出地劫掠日本以补大清的策略自然没有出错,错在用了阿济格与鳌拜两人带兵。
  两人太过躁进贪功,就没有把握好撤军的时机。
  此刻,正在朝班班列中的孙绍祖,雄阔面容之上不由现出一抹思索之色。
  这女真看来是真不行了,江河日下,摇摇欲坠。
  他此生应该有机会返回神京,到时候大概也会封侯?纵然封不了侯,封个伯爵也是可行的吧?
  此刻,多尔衮对此也颇为头疼,叹了一口气,说道:“今年就不再打仗,先行休养生息吧。”
  事到如今,也无法打仗了,不说其他,这几万兵卒死伤就是几万个家庭,盛京城中的八旗老勋贵不知在背后如何骂他多尔衮。
  事实上,在倭国大败的消息传来以后,八旗的旗丁老人已经开始骂多尔衮,只知道吃饺子,玩嫂子。
  范宪斗道:“摄政王,只怕汉廷会主动派兵向我大清出击,攻打我盛京城。”
  “这……”
  “汉廷怎么敢?”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一片哗然,面面相觑,难以置信。
  其实,因为长期以来女真面对陈汉的战略优势,倒是在场的满清王公大臣都快忘了一桩事,汉廷的兵马也是可以向辽东主动进攻的。
  济尔哈朗眉头紧锁,说道:“汉人同样连番大战,他们怎么敢?”
  范宪斗苍声道:“郑亲王可能没有关注最近的汉廷,汉廷在去年推行卫国公所提出的四条新政,已经在整个汉廷大获成功,国库丰殷,如今的汉廷已经今非昔比。”
  那以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为主的新政配合着火耗归公,用策可谓老辣至极。
  可以说,一下子廓清了陈汉的积弊,如今的汉廷已经在国力上全面赶超他们大清。
  而先前的倭国攻略,无非是在试图帮助大清尽量拉平这个差距而已,不想,如今差距却有愈来愈大的趋势。
  多尔衮闻言,面色凝重,问道:“以范先生之意,当如何应对?”
  先前的倭国之败,多尔衮深知不是这位范先生的谋划出错,仅仅就是阿济格与鳌拜两人贪功。
  故而,如今面对棘手局面,仍是咨以大事。
  范宪斗道:“祸水东引,如今准噶尔、和硕特先后与汉廷成为私敌,如今我大清单靠一国之力,想要制衡汉廷殊为不易,当密切联络几大汉国,共同进退,牵制汉廷。”
  “至于国内,人口短缺,兵丁不足,还当其开垦,鼓励生育。”范宪斗开口说道。
  其实如今的大清,只能忍辱负重,等待时机,继续折腾,只会情况越来越糟。
  当然,比十三副铠甲起兵的努尔哈赤肯定要强许多,但再怎么说,局面也不容乐观。
  多尔衮想了想,道:“范先生之言不无道理,如今三二年间都不宜妄动刀兵。”
  何止是二三年…
  范宪斗沉吟片刻,说道:“摄政王可以以拖待变,汉廷之中,卫国公少年得志,不知多少文臣嫉恨于他,况且汉廷最喜君臣猜忌,自相残杀,摄政王耐心等待,假以时日,定会有转机出现。”
  多尔衮点了点头,道:“范先生所言在理,那就先依范先生之计。”
  而后,女真一众群臣散去,多尔衮面庞上的忧色却不减分毫,这好端端的大清,怎么就到了这一步要完的田地?
  多尔衮心事重重的返回后院,刚刚落座,这时,伴随着一阵环佩叮当之音,香风肆虐而袭,如兰如麝,沁人心脾。
  而后,庄妃进入殿中,道:“十四弟,十三弟回来了?”
  “回来了,损兵折将。”多尔衮面上愁闷,轻声说道。
  庄妃轻轻近前,给多尔衮揉捏着肩头,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
  多尔衮低声道:“是啊。”
  胜败的确是兵家常事,但常败可不是…兵家盛事。
  庄妃小心翼翼道:“这几年一直在打仗,折损了不少人马和大将,我虽然是一介女流,头发长,见识短,但也知道这样一直打下去,不是个事儿。”
  这二年实在是吓人,多铎、岳讬等女真的王公贝勒,一个又一个的折损,庄妃都觉得是每况愈下的光景。
  多尔衮英豪之气密布的眉头之下,感慨道:“是啊,不能一直这样打下去了,每一次都没有讨得便宜。”
  庄妃声音柔软酥糯,轻声数据哦道:“十四叔也不用担忧,汉人都是奢靡享乐,内斗的性子,说不得休兵罢战,不出二三年,汉人就自己先内斗起来了。”
  其实也不能说错,汉人的朝廷历来就是这样,主战主和派往往就是此消彼长,动态变化。
  所谓,一掐脖子就装死,一松手就开始吹牛逼。
  多尔衮目光深深,说道:“但愿如此吧。”
  想了想,多尔衮心头微微一动,说道:“你在这儿等着,我去接见一个人。”
  如果是内斗,还有那位前赵王之子陈渊,此刻还在盛京城,是否以前赵王之子陈渊为突破口,让其在汉国内部生乱。
  庄妃秀眉之下,那双愈见明媚的眸子,几是目光盈盈如水地看向多尔衮。
  另一边儿,陈渊此刻正在驿馆中坐着,面上现出焦急之色。
  阿济格与鳌拜回来的消息,已经传递至陈渊这里。
  “公子,这女真也不大行,面对那位卫国公,连连吃败仗,这几年江河日下。”陈渊手下的四死士头目郭义真,低声道。
  陈渊道:“那贾珩小儿原就擅长打仗,谁能想到他去了倭国,一下子连战连胜,不过这也是好事,否则太过强大的女真,不会甘心在辽东这片苦寒之地待着,一有机会就想着南侵。”
  哪怕是他当了皇帝,也要对付辽东女真。
  “还是得除了这卫国公才好。”郭义真脸上煞气浮起,目中寒芒闪烁,冷声道。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贾珩小儿不死,大事难成。”陈渊目光幽幽,心头杀机同样沸腾如水。
  说来说来,咎因贾珩小儿一人!
  就在主仆三人议论此事之时,外间驿馆之人在廊檐中,高声说道:“公子,宫中来了太监,召公子进宫呢。”
  陈渊面色微变,对着两个手下,说道:“你们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
  而后,陈渊随着太监,向着盛京城的宫苑而去,快步进入显德殿,行礼道:“陈渊见过摄政王。”
  多尔衮目光打量着陈渊,说道:“赵王免礼,来人,看座。”
  陈渊起得身来,拱手道:“谢摄政王。”
  多尔衮顿了下,问道:“赵王,最近我大清国内的事情,想来赵王也听说了。”
  陈渊点了点头,道:“听说贵国在倭国吃了败仗。”
  多尔衮道:“是啊,如今国势每况愈下,反观关内汉廷,倒是蒸蒸日上,一副鲸吞山河的气势,实是让人心忧。”
  陈渊整容敛色,道:“王爷,且听我一言。”
  多尔衮问道:“什么事儿?”
  陈渊目光炯炯,一副笃定无比的架势,说道:“汉国君臣素有内斗之风气,如果两国对峙,要不了多久,汉国内部就会自相残杀起来。”
  这几乎与庄妃一般无二的判断,也是历朝历代的共识。
  多尔衮浓眉之下,目中现出忧虑之色,说道:“就怕那位卫国公不给我们时间,如果汉廷新政大行,最快明年就会发动战争,纵然是兔死狗烹,我大清也看不到了。”
  那时候,自己所在的国家也被灭了,那位卫国公会不会被猜忌至死,根本就不重要了。
  陈渊宽慰了一句,说道:“以如今大清的国力,与汉廷相持五年,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多尔衮默然片刻,道:“赵王可否返回大汉,再从中弄出一些动静来,先前不是此,如果将那卫国公弄下去,说不得还有转机。”
  陈渊面有难色,迟疑道:“先前山东白莲教损失惨重,如今…此事可能不太好办,我尽力而为…全力以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