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红楼之挽天倾 第1785节

  甄兰闻言,只觉兜头一盆冷水,一时间又有些心头沮丧起来。
  不是侧妃呀?
  贾珩笑了笑,捏了捏甄兰,说道:“别胡思乱想了,等到时候再说吧。”
  其实他倒是能猜出甄兰心头所想,无非是盯着侧妃的位置,但现在这个承诺却不能给,还要看后续甄兰的心性。
  甄兰闻言,芳心一颤,不知为何,心头忽而涌起一股期冀。
  珩大哥难道知道了她的心思?
  另一旁,正在装死的甄溪明眸睁开一线,静静听着贾珩与甄兰叙话,芳心却涌起一股依恋。
  珩大哥将来会给她请封诰命夫人的。
  一夜再无话。
  ……
  ……
  第二天,金鸡破晓,天光大亮,夏日原就比往常天亮的早一些,日光照耀在大地上,暑气渐渐回升,知了的鸣叫已经在院中的林木之间响起。
  贾珩转眸看了一眼躺在身侧睡眼恬静的甄溪,此刻少女眉眼已开,有着江南水乡女子的温柔静默和缱绻氤氲的书卷之气,而玉颊两侧红润如霞,让人忍不住想要凑至近前,亲上一口。
  而一旁的甄兰,细眉如柳,琼鼻秀挺笔直,粉唇莹润,似两瓣桃花,明艳妩媚。
  就在这时,耳畔忽而传来“嘤咛”之音,甄兰起得床来,弯弯眼睫之下,美眸莹润微微,目中现出欣喜和甜蜜。
  “珩大哥。”甄兰轻声说道。
  不大一会儿,身旁的甄溪也醒转过来,少女灵气如溪的眉眼之下有着一股慵懒,而脸蛋儿香肌玉肤,吹弹可破。
  可以说这个年龄的女孩儿,哪怕不用任何化妆品,都已是明艳靓丽,姝美绝色。
  贾珩道:“今个儿去衙门,你陪着溪儿妹妹多睡一会儿。”
  甄兰柔声说道:“让妹妹睡一会儿,我起来服侍珩大哥用早饭。”
  说着,服侍着贾珩穿起衣裳。
  说话间,贾珩起得身来,换上一袭蟒服,少年身形挺拔、修长,而蟒服愈显威势。
  而甄溪这会儿也撑起一只胳膊,看向那一朵怒放其时的红梅,怔怔出神不停,旋即,抬眸看向那蟒服少年,心底忽而生出一股安宁感。
  这会儿,甄兰在梳妆台起拿过一把剪刀,转过身来,递给甄溪。
  而后,贾珩在甄兰的陪同下,用了早饭,前往锦衣府衙。
  ……
  ……
  锦衣府,官厅之中——
  贾珩前往锦衣府继续讯问忠顺王父子以及齐王陈澄相关案犯,此刻来到衙堂官厅落座,问道:“案子审的怎么样?”
  曲朗刚刚升任了锦衣府指挥使,面上不见丝毫喜色,温声道:“都督,忠顺王父子以及齐王等京营党羽的相关案犯口供已经录取,还有一些官员仍在审理当中。”
  当初,除了拿下齐王陈澄以及忠顺郡王陈荣父子两人,还有不少恭请天子退位的官员也在诏狱之中,也要接受讯问。
  贾珩道:“继续讯问,其中定有齐王之党羽,将案涉相关人犯一并逮捕,严加拷问。”
  也不一定都是从众,肯定还有一些在事前得了齐王的资助和封官许愿,这些要找到证据,就是齐王一党,难免家破人亡。
  至于从众的处置会轻一些,丢官罢职,流放充军,永不叙用。
  贾珩说着,径直来到条案后落座,拿起一册书籍阅览着。
  待到晌午时分,眸看向从大理寺返回的李述,问道:“三法司重审苏州织造常进的案子,让你打听,打听的如何?”
  李述拱手说道:“回都督,在月前,三法司就重新开始讯问,相关卷宗已经具结、归拢,只是碰到国丧之期,等待这几日奏禀于上。”
  当初忠顺王尚在恭陵,在三法司询问之时,为了以防节外生枝,耽搁袭杀之事,就对当年看上常进之妻庄氏,进而罗织冤狱一事,供认不讳。
  并且嘲讽贾珩同样是见色起意,与他并无二致。
  当年他是看上了庄氏,但贾珩看上了庄氏之女。
  本身已经因为恭陵贪腐废为庶人,这桩陈年旧案,倒也难以再让忠顺王陈荣下狱。
  只是,有了忠顺王的供词,彻底洗刷了苏州织造常进的冤情。
  贾珩放下书籍,问道:“现在三法司几位堂官儿怎么说?”
  李述拱手道:“常进的确是忠顺王陷害,确有冤情,大理寺建议平反昭雪,追叙抚恤,而刑部的赵尚书说,纵无谋逆之事,然常进主持苏州织造局事务,也难保不会有贪渎之责,整个苏州织造府在崇平初年亏空甚巨,理应追责。”
  “刑部?”贾珩剑眉之下,目光微动,心头若有所思。
  刑部赵默,这位曾经的阁臣,如今还在刑部任职,一直以来都对他有成见。
  不过,韩癀上奏辞疏之后,浙党再无阁臣,声势大不如前。
  “都察院怎么说的?”贾珩又问道。
  李述道:“回都督,都察院的许大人提及,圣上平反谋逆之事,以免广为诛连冤狱,既有冤情,不宜再行节外生枝,如是确有贪渎之事,也牵涉三大织造局的陈年旧案,难以细究,故向上陈奏,为常家平反就是。”
  李述道:“大理寺的王老大人认为可行,而赵尚书默然不语。”
  贾珩思量了下,心头若有所思。
  这是文官集团的喊话,或者说是主动示好之举。
  而方才的一番话,更像是借锦衣府将校,故意传达给他听。
  其实,他身为锦衣都督,完全可以凭借这次逆案,牵扯出藤藤蔓蔓,将文臣都牵扯下来。
  要知道近四十名官员,低至科道、翰林,高至部司郎中都在诏狱之中,只要他想罗织冤狱,根据同年、座师的人际关系网,可以广为牵连。
  让不少官员都装进这个谋反的筐里。
  不过,许庐并没有直接寻他,算是某种无言的默契。
  贾珩道:“去给许大人说,就说本官知道了。”
  本来他也没有借机广为株连的意思。
  李述拱了拱手,然后返身去了。
  等李述离去,贾珩端起书案上的茶盅,轻轻抿了一口。
  随着他封为太师之后,这种事情会愈发常见,因为已经引起了整个文官集团的提防和抗衡,在制衡他的立场上,差不多都是一致的。
  或许,这也是天子想要看到的吧?
  第1262章 魏王:母后那边儿那边儿好像有喜了
  宁国府
  贾珩阅览完相关卷宗,及至傍晚时分,重又返回宁国府,刚刚落座下来,吩咐晴雯准备热水沐浴。
  落座下来,正待品茗,忽而就听到下人所言,魏王陈然在幕僚陪同下,前来叙话。
  贾珩说话之间,迎出仪门,抬眸看向魏王,拱手道:“见过魏王殿下。”
  魏王看向那蟒服少年,面上神色欣喜不胜,问道:“子钰,自家人无需多礼。”
  “未知殿下造访寒舍,所为何事?”贾珩目光微动,说道。
  的确是自家人,从甜妞儿那边儿论起,魏王高低得唤他一声?
  魏王道:“刚刚去见了父皇,说让我至京营历练,就想过来和子钰商量商量。”
  贾珩看向魏王,伸手相邀,低声说道:“魏王殿下,还请屋里说。”
  两人寒暄几句,旋即,进入后宅厅堂之中,双方分宾主落座,仆人奉上香茗,开始叙话。
  魏王整容敛色,目中微动,轻声道:“今个儿去宫中见了父皇,父皇说想让我至京营领一份差事,父皇和子钰说了吗?”
  贾珩默然片刻,说道:“先前提及过此事,京营如今正在募训兵丁,王爷可以前往京营督军。”
  魏王目中带着些许期冀,相询道:“子钰以为孤至京营以后,当从何着手?”
  贾珩叙道:“自去年西北大战以后,京营兵丁军籍不齐,先前从河南、河北拣选班直,但京营还有不少缺额,各营都在募训,殿下可以先至京营观摩一番,再作计较不迟。”
  京营十二团营,常备兵力在二十万人左右,当初的忠顺王一战折损了近五万,如果再加上去年各种战事的兵丁伤亡,京营兵马仍有六七万的缺口。
  可以想见,随着魏王介入京营作训事务,定然会有一些“郁郁不得志”的中低阶将校投靠。
  这都是避免不了的事儿。
  此外,魏王的老丈人汝南侯卫麒,此刻还领着效勇营都督之职,又多加帮衬。
  这都可以预见,魏王必然在京营得到一批心腹羽翼。
  这显然也是天子的用意!不仅是魏王,楚王也给予培植羽翼的机会。
  前提是,两藩都是在天子的眼皮底下壮大。
  当然,他现在也不可能真的将京营作训、人事大权集于一身,这在崇平帝心头是决然不能容忍的。
  不仅是魏王,李瓒也会在军机处以及京营的人事和作训事务上制衡于他,当年就是李阁老极力举荐他出任检校京营节度副使。
  想要破除这般困局,唯有辽东战事再起,他率领数十万大军征讨辽东,在那一刻他对军权的掌控力度才是空前的。
  这就是赵匡胤为何非要制造契丹联合北汉攻周的流言,因为唯有战时,赵大对兵权的掌控才最有力。
  魏王闻言,心头微喜几许,问道:“子钰,募训兵丁,总掌作训事宜,应该不难的吧。”
  如果是募训兵丁,他就能在京营提拔一些年轻的将校,时间一长,身边儿也就有了自己的人马。
  贾珩点了点头,道:“魏王殿下,这些倒不算太难,魏王殿下最近不是要在关中主持督问新政事宜。”
  魏王叙道:“关中诸府县已经初步完成新政相关事宜,还有一些手尾需要收拾,这次清丈田亩,可见地方士绅兼并之事严重。”
  贾珩道:“如今新政在大汉诸省如火如荼,明年就可见成效,彼时,国家国富民强,兵精甲利,用兵辽东也能如泰山压顶。”
  清丈田亩,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最多三年时间就可使大汉国库丰殷,继而犁庭扫穴,平定辽东。
  魏王剑眉之下,目光咄咄地看向那少年,感慨道:“子钰提出的火耗归公,真是严防积年猾吏的厉害手段。”
  眼前少年比自己还要小上两三岁,但允文允武,胸有丘壑,可谓经天纬地之才,世上少有人能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