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红楼之挽天倾 第1647节

  阿济格面色凝重,低声说道:“十四弟,现在汉人崛起势头愈发迅猛,不单独靠外战,已经无法遏制其中兴势头。”
  多尔衮沉吟说道:“先前西北战事,就可见端倪,尤其是这个卫国公,有此人在一天,我大清想要入主中原,就难如登天,一旦除去此人,就如过去十多年一样,就可对汉廷形成碾压局势。”
  经过几次战事,满清高层已经达成一致意见,正是因为有了贾珩以后,汉廷才咸鱼翻身。
  虽然带有因人成事的推论,但也基本接近了真相。
  阿济格道:“十四弟,既然外战难以成事,不若行以内应策略,我现在府中有着一人,此人可为内应。”
  多尔衮闻言,心头不由生出几许好奇,说道:“此人是谁?”
  阿济格沉吟片刻,说道:“这人是隆治一朝赵王之子,其名陈渊,后来被现在的汉皇谋害,篡夺皇位,而后其宗藩之家皆为屠戮,现在到我盛京,就是商议共同联合,里应外合,一同使巅覆汉廷。”
  “此人现在何处?”多尔衮道。
  “十四弟莫急。”阿济格介绍着情况,说道:“十四弟,此人就在不久之前,刚刚刺杀了汉廷的皇后,虽然因为那卫国公及时相援,最终免于横死,但先前这位前赵王之子,曾经派人刺杀位那汉皇的皇子楚王,最终导致黄一位皇孙殒命,此人在汉廷的宫禁中也有内应。”
  多尔衮越听越是心动,问道:“竟有此等人物,那就先见见此人。”
  “十四弟,此人就在我府中,我这就派人引荐过来。”阿济格说道。
  其实,对于豪格兵败,阿济格虽然痛心损兵折将,但其实也没有太当回事儿,如果能就此驱逐豪格,其实对如今的满清而言,反而是轻装上阵。
  多尔衮等着阿济格吩咐随行的马弁返回府中,去将陈渊请来。
  多尔衮道:“这次战事以后,朝鲜水师损失泰半,已经无力自海上攻击汉地,但要谨防汉人乘舟横击辽东半岛,整个辽东乃至岛屿,要广筑烽堠,提防汉人浮舟而来,偷袭我后路,那汉廷的卫国公,在平虏策中已经提及以水师横击岛屿,其必用水师。”
  经过几次水战交锋,或者说随着女真数次在贾珩手中吃瘪,关于贾珩昔年当庭所上《平虏策》,已经被多尔衮等女真高层细细研读过。
  而贾珩在奏疏中细陈的策略,本来就是阳谋。
  阿济格目光闪烁,问道:“那十四弟接下来有何打算?”
  多尔衮沉吟说道:“我大清要组建一支我们自己的水师,以红夷大炮纵横大洋……”
  提及红夷大炮,多尔衮皱了皱眉,说道:“这个豪格南下购置红夷大炮,现在兵败而返,红夷大炮自然也就休提。”
  大清自然是有纵横大洋,号称亚洲第一。
  阿济格感慨说道:“如此一来,就只能自陆地四境,征讨汉地。”
  不管是红夷大炮还是女真的造船业,都远远不如汉廷,也就是说,尽管不愿承认,女真已经失去了制海权。
  多尔衮道:“准噶尔部的可汗巴图尔珲台吉,已经派人递送书信,签订两国盟约,以后共伐大汉,此外还有藏地的固始可汗,待明年休养生息一年,我等约兵三路伐汉,平分汉土。”
  在初步使者商议的细节中,大致约定,女真取燕代中原之地,即后世山河四省以及湖广、江南、东南三省,而准噶尔取西北之地,而固始汗则是云贵川。
  因为女真国力最强,所以以女真为首,而其他两方面则是占据其中的“蛮夷杂居”之地。
  此刻的三方势力俨然掀起了瓜分汉地的狂潮。
  第1178章 贾珩:否则,真想拥在怀里
  盛京,显德殿,南书房
  不大一会儿,陈渊在一个马弁的引领下,来到殿前的廊檐下,跨过门槛,进入内书房之中。
  “汉廷赵王陈渊拜见大清摄政王阁下。”陈渊向多尔衮行礼,神态十分恭谨。
  不过口中自称赵王,自是从隆治一朝开始算起。
  多尔衮打量着陈渊,虎目中寒芒一闪而逝,相邀说道:“赵王请起,看座。”
  毕竟自己的亲弟弟就是被汉廷所斩,如今见到陈汉宗室中人,心头难免杀意沸腾。
  陈渊缓缓起得身来,向多尔衮行了一礼,然后在内监搬过的绣墩上落座下来。
  多尔衮沉吟片刻,轻声说道:“赵王说有着汉廷宫禁之中内应,可以谋划大事,剪除那卫国公,未知是何等谋划?”
  陈渊目光咄咄而闪,朗声说道:“实不相瞒,最近就有计划发动,而卫国公此人是伪帝羽翼,翁婿二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但伪帝性情刻忌、猜疑,心思阴沉,明年天下四方皆平,不再有战事之忧,而伪帝自当初西北大败以后,怒而吐血,身子骨已经每况愈下,势必要为将来之事思虑,卫国公其人鹰视狼顾,擅使阴谋,伪帝肯定不会长期信重,那时就是离间的机会。”
  多尔衮闻言,眸光闪了闪,说道:“如此一来,汉廷内乱就在眼前了?”
  “只要略施小计,就能离间二人。”陈渊面色微顿,沉吟说道。
  多尔衮闻言,一双锐利目光紧紧盯着陈渊,问道:“那赵王想要我大清出什么条件?”
  陈渊沉吟道:“待神京有变之时,还望贵国可以出兵牵制住北平方面,等到我荣登大宝。”
  多尔衮沉吟片刻,说道:“条件?”
  陈渊道:“我大汉迁都金陵,与贵国划黄河而治,燕赵齐鲁之地归清国之治,从此两国约为兄弟之国。”
  他认为自己已经出尽了诚意,当然等他顺利继位以后,那时候就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多尔衮眸光闪了闪,道:“那就依赵王之意。”
  而后,两人开始商讨具体的细节,主要是如何保持联络、策应,之后,陈渊这才离去。
  多尔衮转眸看向一旁的阿济格,说道:“在显德殿召见一众王公大臣。”
  豪格兵败的消息还未彻底传开,此事也需要做出应对、布置。
  阿济格领命称是,然后出了南书房。
  多尔衮坐在帅案之后,雄阔、豪迈面容上现出思忖之色。
  有了赵王陈渊这位内应,他对汉廷高层的动向也就了若指掌,直等时机一到。
  “贾珩小儿,本王誓要拿你的头颅祭一祭十五弟的人头。”多尔衮沉吟说道。
  等过了一会儿,挂满珍珠的珠帘“哗啦啦”响动起来,而后伴随着一阵酥软如江南女子的声音。
  “十四弟。”庄妃一袭淡黄衣裙,眉眼弯弯,身材合中,秀发梳成一个小把头,鹅蛋脸蛋儿之上,肌肤白皙如玉。
  手中正自提着一个食盒,从帘笼后缓步出来,抬眸看向多尔衮,柔声说道:“十四弟,我给你熬了一些银耳莲子羹,递送过来给你吃点儿。”
  多尔衮转眸看向那仪态楚楚,身形丰腴,玉容丰润娇媚如海棠花的丽人,笑道:“嫂子,不用这么麻烦了。”
  “天这么冷,十四弟喝点儿稀粥,也好暖暖身子。”庄妃弯弯柳叶细眉之下,美眸凝睇含情,宛如一泓灵动如水的清泉,紧紧盯向多尔衮。
  说着,来到近前,将食盒打开,其中的粥碗摆放好,然后舀起一碗粥。
  多尔衮道:“嫂子,最近福临功课怎么样,都学了什么?”
  此刻,两人平常已经熟稔得如同夫妻一般。
  庄妃走近而来,丽人款步盈盈,娇躯衣带不由带起一阵芳香,那张晶莹玉容嫣然明媚,饱满莹润如花瓣带着露水的粉唇微启,笑道:“我盯着他的学业呢,四书五经还有骑马射箭都要学,将来能文能武。”
  多尔衮笑了笑,道:“将来他要管理咱们大清的天下,还要降服关内的那些汉人,文韬武略上是不能差了。”
  庄妃明媚、艳丽的脸蛋儿上,笑意更是掩藏不住,糯声说道:“他还小,还需伱这个当叔的多加提点。”
  说着,将手中的粥碗递了过去,腾腾热气冒起,带着一股谷物的清香。
  多尔衮三口两口吃完热粥,身上多了一些热乎气,再打量着庄妃的目光就有些肆无忌惮起来。
  这会儿,庄妃从怀中拿过一方帕子递将过去,道:“十四弟,我给你擦擦。”
  说着,纤纤素手拿起帕子去擦着多尔衮的唇角。
  多尔衮看向那如花似玉的庄妃,轻轻抚着丽人的肩头。
  就在殿中气氛渐渐氤氲起粉红气息之时,殿外就有一个内监高声说道:“王爷,郑亲王他们已经在显德殿等着了。”
  多尔衮转过脸来,凝眸看向庄妃,轻声道:“嫂子稍等,我去去就来。”
  庄妃玉容微顿,小心翼翼地试探问道:“要不要我带着福临一同过去?”
  多尔衮想了想,对上那双满是期冀与欢喜的明亮眸子,心神恍惚了下,温声说道:“嫂子,带着福临一块儿去罢,等会儿要议的是爱新觉罗一族的家事。”
  庄妃闻言,脸上喜色难掩,声音娇俏说道:“十四弟,你稍等一下,我这就过去领福临过来。”
  多尔衮看向丽人离去的身影,面容上不由现出复杂之色。
  国家刚刚遭逢大败,而新君即位,而主少国疑,正是需他这般雄主率领爱新觉罗一族,力挽狂澜之时,但嫂子这边儿似不识大体啊。
  想起那平日里的温润、小意,多尔衮目光怔怔,心底也有几许犹豫不决,终究叹了一口气。
  ……
  ……
  显德殿
  此刻,清国满汉两族的文武高层,在殿中济济一堂,人头攒动。
  殿中文武群臣泾渭分明,左边儿则以杜度、济尔哈朗、硕塞、满达海、鳌拜等人为主,右边儿则是汉人文臣,主要是范宪斗、邓长春等一众文臣为首。
  此刻,殿中的气氛犹如乌云笼罩,凝结如冰。
  盖因,先前阿济格去召见诸王公大臣议事,已经透露了多尔衮召集众臣的相关议事事项。
  豪格兵败,朝鲜水师覆灭……刺痛着满清文武群臣的神经。
  “摄政王到。”就在这时,内监的声音在殿外响起,隐约带着几许尖锐。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摄政王多尔衮挽着福临的手,来到了殿中,而不远处隔着一方珠帘,影影绰绰还有一个盛装华服的女子身影。
  多尔衮迈步进入厅堂之中,面容威严深重,也不多言,扶着福临坐在御椅上,而自己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另外的庄妃则是坐在珠帘之后。
  多尔衮目光逡巡过下方一众文武群臣。
  “见过摄政王,皇上,太后娘娘,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千岁。”在场满清文武官员撩起衣袍,跪将下来。
  福临有些畏惧地看向下方的众臣,但耳畔响起庄妃一声清嗓的咳嗽声,就以清脆的声音响起,说道:“诸位爱卿请起。”
  “谢皇上。”而后,脖子上挂着一串儿东珠的满清诸王公大臣,纷纷起得身来。
  而珠帘之后的庄妃,丰润玉容上现出欢喜之色,带着翡翠指甲套的纤纤素手攥紧了帕子。
  多尔衮看向殿中群臣,说道:“诸位想来也听到了,豪格领正蓝旗骁锐南下,损兵折将,朝鲜水师也尽数覆灭,阿巴泰战死海上,我大清在海上吃了败仗!”
  下方众臣闻言,面色凝重,都是窃窃私语。
  而范宪斗脸色凝重,苍老目光蒙起晦色,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
  大清如今又遭逢一场大败,这还有机会入主中原吗?
  而珠帘之后的庄妃,丰润、白净的玉盘之上的喜色已经渐渐敛去,弯弯秀眉下,晶莹如露的美眸中满是担忧之色。
  多尔衮面色阴沉如铁,冷声说道:“这次,我大清又在那卫国公贾珩手里吃了大亏,但归根结底是豪格无能,葬送我八旗精锐,使朝鲜水师大败亏输,按我大清律,不得不惩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