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红楼之挽天倾 第1460节

  一路上,一个容颜娇媚的嬷嬷陪着笑道:“太妃,先到前厅歇息,我去后院禀告老太太。”
  不,天家不会那般薄待她们严家,严家是开国定鼎,扶保龙廷的功劳!
  可想起前日,太后相召之后的冷眼相待,南安太妃心头也顿时觉得手足冰凉。
  就在刚刚,她又听到一个消息,在朝堂之上,那小儿反对议和,又要领兵与西北大战,这是什么?
  这是不顾她家烨儿的死活了!
  贾母闻听南安太妃说着这些,眉头皱了皱,凝声问道:“太妃这是什么意思?”
  今日闹的终归是有些不像,可那股兴师动众来问罪的架势,也的确让人可恼。
  贾珩面色顿了顿,暗道潇潇真是……话糙理不糙,不过以其郡主身份,还真不惧南安家,定了定心神,冷声说道:“和亲与是否放回无所关涉,人家要换回女真亲王硕讬等人,女真亲王硕讬能征善战,用两个酒囊饭袋换回一个能征善战的女真亲王,女真血赚不赔!”
  其他如柳氏等人也都差不多,呵斥之声不绝于耳。
  而且这些文臣…跳梁小丑,天天唧唧歪歪尼玛呢。
  南安太妃道:“你们家四个姑娘,都尚未婚配,我挑一个认作干女儿和亲过去,这两国也就共定盟好了。”
  自在中午与崇平帝共用了午饭之后,贾珩就骑上骏马返回宁荣街,刚到街口,还未勒停马缰,就听到小厮过来禀告,南安太妃领着理国公家的柳芳之母孙氏,石光珠之母郭氏等几人,一路来到宁国府兴师问罪。
  崇平帝现在同样一肚子火没地方撒,如对牛继宗那样将镇国公一家清扫一空?那样会显得很刻薄。
  此言一出,厅堂中的贾家众人暗暗皱眉。
  贾母皱了皱眉,神色就有些不大好看。
  贾母脸色也不好看,道:“我贾家女孩儿虽多,但这和亲之事,岂能用我贾家女孩儿去西北苦寒之地?整个神京公侯府上多了,南安府上没有?”
  贾母此刻在贾政的搀扶下,沿着后院的绵长回廊来到二宅门,只见后宅厅堂中,南安太妃脸色铁青,目中怒气涌动。
  南安太妃道:“你阻挠求和,存心使坏,还有理了。”
  “如果不…不是你带走了红夷大炮,烨儿焉有大败。”南安太妃被骂的脸色红夷阵、白一阵,仍是争辩道。
  在兵败之后,即刻褫夺南安等人爵位,相关家人发送诏狱,天子是不是要下封罪己诏?
  所以,西北兵败之后,竟无一人受罚!
  但这种诡异的平静,随着时间过去,只会酝酿出一场更大的风暴雷霆。
  但他没有继续翻旧账,同样是因为国殇太痛,不仅因为群臣当初的推波助澜,还因为事涉天子,继续翻旧账只会将御座上的那位,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这都多大年纪了,南安太妃还能再嫁?
  邢夫人皱了皱眉,面色就有几许不自然。
  厅堂之中,也不知是那个嬷嬷忍俊不禁,“噗呲”笑了一声。
  谁在说话?
  就在这时,一身飞鱼服的陈潇嘴角现出一抹讥诮,冷声说道:“太妃既然这般喜欢和亲,和硕特蒙古可汗固始汗年岁不过五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太妃在府中孀居,保养有方,堪比半老徐娘,不妨毛遂自荐,前往和硕特蒙古,与和硕特蒙古固始汗喜结连理?”
  这是天下震动的国殇!
  为何他先前一翻旧账,大汉文武群立刻哑火,反驳的话都不敢多说一句,正是此由。
  谁也背不动这个锅!
  圣上明明说可以用女真使团换回南安郡王以及柳芳等人,何曾说过和亲?而且和亲一事已经是被圣上出言驳斥过,这南安家的为何又拿来说事?
  南安太妃心底正在压着的火腾地一下子起来,道:“如果不是那珩哥儿带走红夷大炮,烨儿会大败吗?当初,烨儿让柳芳侄子去军器监调拨那批红夷大炮随军远征,如果不是珩哥儿阻挠着,烨儿会大败?他从头到尾一直就没安什么好心。”
  南安太妃心头一震,道:“你…你怎么敢?!”
  贾母拄着拐杖,徐徐而来,苍老面容上满是疑惑,问道:“太妃如此兴师动众而来,所为何事?”
  这时,贾母眉头皱了皱,不满说道:“退一步说,纵是和亲,为何要找我贾家的女孩儿,你们几家不能出人?柳家难道没有女孩儿?”
  现在由他来做这个恶人,先拉开序幕,等到打赢之后,一切都是南安等人蠢的无可救药,天子的罪过就摘出去了大半。
  真以为可以倚老卖老?
  “诺!”
  并不是无人宣布对此负责,而是时机不成熟,如果他打胜西北之仗,那时候就是对南安等人秋后算账的时候!
  将开国武勋一脉彻底清扫出大汉政局版图。
  这贾珩小儿该死,真该死啊!
  见贾珩一时不语,南安太妃更以为得了理,面色怒气勃发,冷声说道:“你当初将红夷大炮带走,不过就是担心烨儿打赢了,抢了你的风头。”
  贾珩凝眸看向贾母,说道:“老太太,门外的小厮该换了。”
  其实也不怪小厮,南安太妃等一众诰命各个看着尊荣无比,又是贾府的常客,小厮不是京营将校和锦衣将校,有时候还未必真的敢拦。
  贾母面色怔了下,嘴唇翕动了下,叹了一口气,低声道:“珩哥儿,终究是几十年的老交情。”
  第1066章 贾珩:全军带孝,再征西北
  荣国府,荣庆堂
  待南安太妃等人离去之后,厅堂之中顿时寂静无声,只有贾母面色不知是喜是忧,连连叹气。
  贾珩沉声道:“老太太,西北一役,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严烨、柳芳等人误国误军,迟早要有所处置!”
  总要有人为西北战事负责,崇平帝是因为选任将校出错,但南安郡王作为主帅,同样也要承担主要责任。
  不说其他,南安赎回来以后,爵位是降定了!
  再是世袭罔替,丹书铁券,这样大的事儿,绝不会说跟没事儿人一样。
  先前只是崇平帝正在焦头烂额,没有第一时间去处置南安府、柳家的眷属,否则就有无能狂怒的泄愤之嫌。
  或许是这些给南安太妃一些错觉。
  比如说,南安府与陈汉皇室原为姻亲之家,四梁八柱的开国武勋。
  原著中兵败之后,都能没事儿人一样,恬不知耻地用贾家之女和亲换回南安郡王。
  来者正是赵昭仪,展开一封明黄色的题本,不同于奏疏,题本边缘以及中心描以鸾凤,内纂玉印,说道:“太后娘娘懿旨。”
  就在卢氏应着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嬷嬷进入厅堂说道:“老太太,大奶奶,去的人回来了。”
  “咱们先去侯家商量商量。”郭氏道。
  崇平帝道:“容妃说的也在理。”
  卢氏语气轻快说道:“老爷说是去了西宁府。”
  “庞师立。”
  这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应该早定西北,拿下辽东之后,西域、藏地都要回到大汉之手。
  众将列坐在一张张靠背梨花木椅子之上,而受邀请而来的魏王陈然则坐在不远处,心绪激动莫名。
  卢氏就没有什么心眼,说道:“老太太,这可不好说,这吃了这么大的败仗,说不定。”
  只有陈潇眸光闪了闪,京营而非大汉,自此以后,京营或许成为一面独立的旗帜?
  如始皇嬴政先用了李信,大败亏输,第二次用王翦,影响到嬴政的雄才大略了?
  冯太后借贾珩所请夺去太妃尊号,也算是出了先前崇平帝吐血晕厥的一口气。
  贾珩沉声道:“蔡权何在?”
  胡氏一手扶着额头心头焦虑不胜,说道:“那就再打发人去催催。”
  在四王八公之中,其中以齐国公陈家最惨,现在已经挂起了一道道白幡,开始遥祭已经阵亡西北的陈瑞文。
  “接旨谢恩吧。”赵昭仪合上题本,目光淡漠地看向南安太妃。
  修国公,侯府,后宅厅堂之中,侯孝康之母胡氏一身暗红颜色的缎面裙裳,云堆翠髻,此刻正在府中长吁短叹,低声道:“外间是怎么个消息?孝康现在是生是死?”
  待诸将各自领了军令,贾珩沉声说道:“本帅自领一万五千骑军连同蒙古精骑,随后赶赴西宁。”
  陈潇脸颊渐渐浮起红晕,轻哼一声,拨着贾珩的手。
  而关于察哈尔蒙古的兵马,贾珩将在晚一些去宴请察哈尔蒙古可汗额哲。
  陈潇柳眉之下的眸子凝睇含情,看向那少年,那神清骨秀的脸蛋儿似氤氲着痴痴之色。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潇潇,咱们去栖迟院了。”
  年轻小厮说道:“老太太,兵部那边儿的人说,大爷领兵在西宁府城与抚远将军一同坚守城池,并无大碍。”
  陈潇双手扶着少年的肩头,玉容红若胭脂,明艳彤彤,剔透清眸之中雾气迷蒙,隐有水润波光荡漾而起。
  伴随着甲叶的碰撞之声,蔡权从军将之列出来,拱手道:“末将在。”
  ……
  儿媳妇儿卢氏哀声说道:“已经派人去兵部问过了,这会儿还没回来。”
  贾珩目光咄咄,沉声道:“湟源就在西宁府城眼皮子底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议和只是表象,和硕特蒙古以及女真想要图谋西宁府城。”
  方才的话既是训斥南安太妃,也是在扪心自问,十万京营兵马一朝覆灭于西北,这是一场国殇。
  随着一条条的军令,京营如同一架高速运行的机器,无情地运转起来。
  没办法,好人就该被枪指着!
  “你领骑军一万五千,为右翼前往西宁。”贾珩吩咐道。
  庞师立面颊激动,大声应诺。
  “不会那般容易的。”贾珩默然了下,低声说道:“肯定还会有别人出来制衡。”
  “我们家是开国勋戚,你公公在世之时,不知打了多少胜仗,烨儿纵然打了这么一场败仗,也不会怎么着,听那贾珩小儿吓唬人!”南安太妃自顾自说着,似是给自己壮着胆子。
  胡氏闻言,忙说道:“快去迎迎。”
  庞师立抱拳道:“末将在。”
  而南安太妃的尊号今日也一定被褫夺,可以说南安太妃这一出无疑是给他递刀。
  两人说着来到栖迟院中,空荡荡的庭院,雕梁画栋,朱檐碧甍,此刻正在午后日光的映照下,静谧至极,依稀能够听到蟋蟀在草丛之中的叫声。
  陈潇握住蟒服少年的手,清丽玉颜上现出一丝笃定,说道:“放心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