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448节
“儿臣见过父皇。”几人纷纷说道。
崇平帝道:“平身吧。”
“谢父皇。”魏王以及南阳公主夫妇起得身来,向崇平帝见礼道。
第1058章 这大汉没卫国公主持大局,那是真不
宫苑,福宁宫
魏王与南阳公主夫妇起来,抬眸看向崇平帝方向,见煌煌灯火之下,天子气色萎靡,心头都是担忧不已。
崇平帝面颊凹陷,声音几近沙哑,沉声道:“魏王,城中情形如何?”
魏王恭谨道:“城中倒是一切太平,五城兵马司也在街巷巡视着。”
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五城兵马司要多盯着一些,不可使城中有心之人,造谣生事。”
比如他吐血一事,不可多为声张。
魏王躬身应命,道:“母后南下,这会儿应该到了洛阳,父皇,是否派人唤母后过来?”
崇平帝皱了皱眉,道:“你外公在南省病重,你母后既然去探望,如何半道折返?”
可以说此时此刻的天子正处失意之时,如何会去见宋皇后?
这般说着,崇平帝沉吟说道:“容妃,去派人到洛阳知会皇后,就说朕身子并无大碍。”
端容贵妃闻言,轻轻应是。
太上皇闻言,默然半晌,叹道:“他还是那般要强,给自己身子骨儿过不去。”
太上皇皱眉说道:“南安年岁大了,不堪为用,现在兵败被擒,西北局势恶化,朝廷是怎么个应对章程?”
贾珩道:“看情况,朝廷刚刚在西北新败一场,想要出兵,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
东汉之时,外戚秉政。
高仲平面上青气勃发,沉声道:“经此一事,江南新政推行速度将被大大拖累,南安等人该杀!”
李婵月玉颊羞红成霞,柔声道:“我都是胡乱学的,跳的不大好看。”
颜宏道:“兄长,贾珩这次回来,以我看,宫里也不过是因事而用,等到事成之后,有些事儿也说不大准。”
随着西北大败、征西大军全军覆没、崇平帝吐血晕厥的消息渐渐传开,京中的气氛也开始变得诡异起来。
咸宁公主道:“我们都在家里等着先生呢,先生这两天怎么没有过来?”
颜宏面上愤然说道:“这南安郡王与柳芳等人也太过不中用,领着十万大军征讨西北,竟这般酿成大败,实在可恨。”
颜宏沉吟片刻,道:“兄长其实不必过于忧心,如说戒备之心,那位自承天命以来,何时任由权臣做大?”
十万大军大败亏输,的确是一场惨败,尤其是先前才打赢了对虏之战,就乐极生悲,也难怪他那儿子气的吐血。
李婵月柔声道:“前个儿刚刚出来的新书,已经刻版印刷了。”
韩宅,布置轩敞的书房之中,灯火如豆,橘黄明亮,将一道人影倒映在身后的书柜上,几案上的乌纱官帽压着厚厚一沓笺纸。
说着,打了个呵欠。
晋阳长公主道:“天色也不早了,怜雪,让后厨准备晚饭吧。”
“这卫国公这书写的智谋百出。”太上皇赞了一句,捂了捂嘴,似乎有些犯困。
贾珩没有在金陵多做盘桓,派人知会了甄家以及两江总督高仲平,就骑着快马,在陈潇率领一众锦衣府卫的扈从下前往开封。
而整个江南也在随后收到了惊人噩耗,南安郡王率领的征西大军在西北遭逢大败,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京营六万精锐葬身青海,哪怕没有被全歼,有一小部分跑了回来,但至少也有数万个家庭要闻听噩耗。
高仲平叹了一口气,道:“卫国公规劝是卫国公,老夫自圣上潜邸之时就有跟随,先前出兵西北,就未及规劝,使卫国公南下,才使南安等无能之辈丧师辱国。”
贾珩点了点头,凝眸看向那丽人,说道:“刚刚得到锦衣府的飞鸽传书,南安郡王在西北粮道被劫,我说不得需回京一趟。”
贾珩问道:“怎么说的?”
或者说,已经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证明,而且将持续证明,卫国公在兵事上无可争议的话语权。
“江南……”韩癀嘴唇翕动了下,徐徐道:“江南新政推行并未闹出大的乱子。”
……
如果他为阁臣,定然力劝天子不可发兵西北,岂能那般好大喜功?
“诸位爷,你们要的酒来了。”一个年轻伙计陪着笑脸道:“莫谈国事,莫谈国事,这城外五城兵马司的人都在瞧着呢。”
……
主簿邝守正开口说道:“东翁,如今勋戚的田亩已经清丈的七七八八,剩下的官绅,多是关注着锦衣府的案子。”
南安,柳芳,石光珠等一干人等,误军误国啊!
端容贵妃看向失魂落魄的崇平帝,幽幽叹了一口气,也不好多说其他。
内监总督放下书册,沏了一壶茶,说道:“陛下,这个奴婢也没听到。”
高仲平沉声道:“朝廷如今心思不在江南,而在西北,如今朝廷一年两战,又丧师辱国,尚不知下一步如何走?”
韩癀面色凝重,心绪仍是久久难以平复。
韩癀摆了摆手,道:“现在说这些已经于事无补,卫国公不久就会返回神京,经此一事,朝廷在兵事上对其愈发倚重,我忧心如前汉之外戚专权,祸乱朝纲,殷鉴未远。”
贾珩道:“一个不好,大军大败就在顷刻之间,说不得这会儿,败报已经在路上了。”
邝守正闻言,大惊失色,连忙劝道:“东翁,圣上正值盛怒,东翁此疏一上,只怕圣上会迁怒东翁啊。”
而城中百姓的议论,不仅是三教九流,城中一些中低阶官员,相熟的科道言官也在一起相议。
贾珩点了点头,温声说道:“咸宁。”
崇平帝此刻仍是睁眼看着窗外,心底后悔与难过交织一起。
……
因为贾珩忙完之后,在这段时间是陪着黛玉,自然又冷落了咸宁。
用那卫国公所著三国话本所言,当今天子,外宽而内忌,刻薄寡恩,从即位到如今,岂有常侍之臣乎?
兄长这是当局者迷。
丽人容颜娇俏明艳,温婉如水的声音中满是忧心忡忡。
冯太后叹了一口气,而后看向容妃,叮嘱道:“容妃,你晚上多照顾着,有什么事儿,派人到重华宫。”
崇平帝摆了摆手,低声说道:“朕无事。”
咸宁公主明澈的清眸涌起关切之色,温声说道:“先生,要不我随你一同回去吧。”
说来说去,什么担心太阿倒持,势大难制,不过是争权夺利的借口,归根结底在于贾珩身为武勋,又通政事,几乎将相权侵夺殆尽。
“先生,潇潇姐。”就在这时,咸宁公主与李婵月迎将过来,看向那器宇轩昂的少年,轻轻唤了一声那少年。
一旁的南阳驸马也在一旁相劝着。
其实,先前他就已看出不妥,但江南新政紧要不在西北之下,本来以为那南安郡王不至如此无能。
金陵,晋阳长公主府,后宅
咸宁公主以及李婵月坐在一方条案之后,轻轻抚着古筝,不远处的宋妍一手托腮,柔润如水的目光落在丽人隆起的小腹上,那张不施粉黛的妍丽脸蛋儿上怔怔出神。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就是五六天时间过去。
贾珩点了点头,端起茶盅,轻轻抿了一口,低声道:“先这样吧。”
“吴通判,准备笔墨,本官要向陛下上疏。”高仲平面色一肃,说道。
此消息一出,江南震惊!
韩癀闻言,目光微动,忧心忡忡说道:“我也知陛下英睿果决,非寻常臣下可欺,但卫国公其人锐气无匹,不是简单的武勋,他在江南推行新政,手段凌厉,又通理财经济事务,如此人物,岂是寻常武勋?”
在这一刻,高仲平无比希望自己身在中枢,执掌内阁,能够规劝天子。
冯太后叹了一口气,轻声道:“南安以及柳芳等人轻敌冒进,被人劫了粮道。”
元春丰美脸蛋儿上见着担忧之色,低声说道:“那西北那边儿,朝廷这次该如何应对?”
“我就说,这打仗的事儿还是得看卫国公。”
颜宏道:“可兄长,他在江南推行新政,已经得罪了江南的不少人,将来岂会有好下场?”
这位神京城中的国子监祭酒,自从涉韩晖舞弊一案后,因为韩癀在江南新政上的态度让步,虽说没有身败名裂,但也安分了许多,于国政大计不敢上疏建言。
一碗水端平。
宋妍看向正在叙话的二人,心头忽而生出一股古怪念头。
吴贤成闻言,道:“东翁这是?”
“南安家的早就不行了,如果有能耐,前几年头里早该显着他们了,还会等到现在?”
咸宁公主幽丽玉颜上渐渐蒙起忧色,柔声道:“粮道被劫,此事竟这般凶险?”
待魏王与南阳公主夫妇离了厅堂,崇平帝又是叹了一口气。
此刻,不仅是宫中为之愁云惨淡,就连夜色笼罩之后,青楼酒肆的百姓和读书人,也在纷纷讨论着这场西北战事的大败。
当然,还没有到《关于崇平元年以来若干……》的地步。
陈潇道:“那就先紧着西北之事。”
卫国公此去京城,天子以及朝臣多半还要用其出兵,他必须要向宫里规劝。
“又气的…吐血晕厥过去了。”冯太后说着,叹了一口气道:“不让人省心啊。”
随着讨论的深入,一种潜在的共识正在官民人等中悄然形成。
说着,将目光投向那少女手中的书本,问道:“婵月手里的三国话本,可是最新的回目?”
高仲平徐徐道:“主不可因怒兴师,西北之事难以挽回,不宜再继续出兵征讨,徒耗国力。”
贾珩与晋阳长公主、李婵月、咸宁公主、宋妍几个人开始用着饭菜。
“如是让东翁领兵去西北,也不会说不胜。”通判吴贤成也唏嘘感慨道:“宫里怎么用了南安这个老迈昏庸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