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红楼之挽天倾 第1333节

  因为经过皇权更迭动荡的崇平帝,认识还比贾珩要敏锐一些,京营节帅易主,动摇的反而是自身威权。
  几乎不可能再寻贾珩这么好用的臣子。
  贾珩沉吟说道:“先前抄家,是不可持续,杀猪过年,但猪总有杀尽的时候,还是得广辟财源,节制财用,原本一些事情不能做,现在也可以着手去试试了。”
  这场大胜之后,能解决许多过去想解决而不能解决的大事,但革新也进入了深水区。
  而高仲平显然也意识到大胜以后,中枢威权强盛,准备借着这股东风,准备推行革新之策。
  林如海点了点头,说道:“开源节流是不错,但也要谨防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贾珩道:“北疆可以减少一些军费,但为了巩固边防,一增一减,所减也有限。”
  宣大、蓟镇、北平诸镇都是实兵实饷,故而国帑支出并没有减少多少,反而少了赊欠兵饷,国库每年支出要多了一些。
  当然,防务水平也大幅度提升。
  “地方省军可以适当裁撤。”林如海道。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我正有此意,军机处最近也在着手推进此事,还是先从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开始,然后是南方诸省,裁汰冗兵。”
  “至于开源方面,”贾珩沉吟片刻,目光幽闪,说道:“关税一项,近来海寇作乱,劫掠商道,更有奸滑商贾偷税漏税,尤其在浙江等地,北静王前日所上的密疏递至军机处,奏疏提及打算清剿盘踞在舟山诸海岛屿的寇虏,希望江南水师协同,我想着等到江南,领水师一并料理此事,尤其是鸡笼山,已为匪巢寇窟,也可顺势清剿。”
  其实,这是上次对付多铎以及朝鲜水师留下的一点儿手尾,这次彻底解决海寇以及收复鸡笼山,作为陈汉控制海贸的桥头堡。
  林如海点了点头,说道:“海寇是需要清剿一些,现在东南三省广设海关,户部的意思是能否收拢海关税银至国库,统一调用,上海海关去岁半年就收关余税银八十多万两。”
  贾珩道:“先前广州海关因为要截留税银供养海师,诚为权宜之计,如东南三省的海关,税收可由户部统筹。”
  黛玉看着在厅堂中一副开着“国常会”的两人,星眸眨了眨,端起茶盅抿了一口,静静听着翁婿两人叙话。
  林如海点了点头,问道:“如今北方诸省遭逢大旱,几有蔓延向南之势,朝廷开支靡巨,高仲平在江南清丈田亩,以求开源,子玉以为可行否?”
  贾珩想了想,说道:“现在还是有些操持过急,清丈田亩一事可以先缓缓,其他如一条鞭法,火耗归公,倒是可以先试行。”
  江南是粮税重地,士绅广聚,手段不能太过酷烈。
  整个北方灾情这般严重,纵然购买米粮,也得有地方买才是。
  当然,朝廷刚刚取得一场大胜,这可能给了高仲平一些底气。
  林如海道:“子玉在北方督军的这段时间,朝中颇多争议,但大战未定,朝争尚在克制。”
  贾珩道:“前日与圣上提及过此事,一条鞭法启自前明,弊端也有不少,当配合币制改革一同试行。”
  高仲平还不算激进,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才是真正捅了官僚的马蜂窝。
  但不管怎么样,根据黄宗羲定律,任何一次税制改革都会有积累莫返之害。
  第990章 贾珩:这难道就是薛家的风格?
  宁国府,前厅之中
  烛影摇曳,人影憧憧,丫鬟已点上了熏香,驱散着夏日蚊子。
  林如海看向那少年,好整以暇地询问道:“子玉,先前府中为何来了天使?”
  贾珩解释道:“我向宫里递交了辞疏,辞去京营节度使一职,圣上并未允准,派人过来好言相慰。”
  林如海闻言,面上若有所思,说道:“想来是朝中又起了一些异议?这些也是难免之事,如兵事急如星火,武勋一时显贵,但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时,武勋往往受得文臣排挤,但子玉并非武勋,治事之才纵是宰执尚有不及,彼等之言,不必在意。”
  贾珩点了点头,笑道:“我倒不怎么在意。”
  林如海道:“这几年大汉国势蒸蒸日上,中兴在望,子玉还年轻,不必生发激流勇退之念。”
  贾珩道:“姑父所言甚是。”
  贾珩与林如海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话,不觉天色渐晚,放下茶盅,问道:“姑父,今天不如就先到这里,明日我们再细说。”
  林如海道:“不了,如是让有心人留意到,也不大好,我回府歇歇吧,明日还要前往户部。”
  毕竟是文武分野,联络太过密切,也容易有心之人的猜疑。
  然后,林如海看向一旁歪着脑袋似小鸡啄米,打着瞌睡少女,目光温和说道:“玉儿,你也早些歇息,明天再来看你。”
  黛玉:“???”
  爹爹是过来看我的?不是过来与珩大哥议着政事的吗?
  贾珩随着林如海起得身来,说道:“姑父,我送您回去。”
  说着,与黛玉对视一眼,旋即,相送着林如海离去宁国府厅堂,转身回来,转眸看向那姝颜俏丽的少女,对上那莹润晶澈的眸子,说道:“林妹妹,咱们也先回潇湘馆吧。”
  黛玉“嗯”了一声,随着贾珩向着大观园行去。
  一竿竿茂林修竹掩映一条曲径通幽的石径,两侧游廊上悬挂的灯笼晕出一圈圈橘黄光芒。
  两人相伴着穿过月亮门洞,池塘中时而传来几声蛙鸣,温暖的夏风吹过梧桐树叶,发出飒飒之音,愈发显得园中静谧难言。
  贾珩轻轻挽着少女纤纤素手,低声说道:“妹妹慢点儿,小心石子,仔细别绊住了脚。”
  黛玉弯弯柳叶细眉之下,粲然星眸闪了闪,低声说道:“珩大哥刚刚和爹爹说的那些凶险不凶险?”
  贾珩笑了笑道:“凶险倒是不凶险,再说宦海沉浮,不就是这样凶险?”
  黛玉玉容恬静,语气似有些闷闷不乐说道:“珩大哥,你和爹爹说的那些,我也不懂。”
  方才见他和爹爹说的痛快,自己一句话都插不上。
  她都帮不上珩大哥,比着那位天潢贵胃能够为珩大哥的仕途充为臂助,她现在仍是多有不及。
  贾珩道:“没事儿的,也是许久未见岳父大人了,交流一下对朝局看法。”
  听着贾珩顺势称呼岳丈,黛玉星眸灵动,嗔白了一眼那少年,柔声问道:“珩大哥,明天就是端午节了,珩大哥准备怎么过啊?”
  贾珩笑了笑道:“妹妹想怎么过?”
  也不知他能不能抽得出时间,虽然大婚之前,倒也不用陪着咸宁和婵月,但府上这么多人,想要陪陪黛玉,也不大容易。
  黛玉柔声道:“云妹妹说,曲江池有着龙舟节,可以去看看,府上准备了粽子。”
  贾珩轻笑说道:“那明天咱们去看看?”
  黛玉罥烟眉微微蹙起,粲然星眸中见着担忧之色,又问道:“珩大哥,那你明天忙不忙?”
  贾珩想了想,笑道:“明个儿好像是皇后娘娘的生辰儿,早上先去请安一回,等上午或者下午应该是有空的,到时候咱们再好好过着节。”
  这还是咸宁给他说过的,宋皇后的生日就在五月五端午节。
  两人说话间,进入竹林飒飒的潇湘馆,紫娟在屋内点起蜡烛,贾珩挽着黛玉的手进入屋内的软榻上坐下,窗外竹影婆娑,厢房之内两人依偎说话。
  黛玉将螓首靠着贾珩怀里,握着贾珩的手,轻声问道:“珩大哥,那明天秦姐姐去吗?”
  贾珩轻声说道:“她身子有些重,也不好太过累着。”
  黛玉扬起俏丽的小脸,一本正经地轻声道:“秦姐姐将来有了孩子,是不是要唤我为姨娘啊?”
  “那时候唤姨,又不唤姨娘。”贾珩纠正着。
  姨娘就成了妾室,这黛玉的小心机。
  黛玉轻哼一声,说道:“珩大哥。”
  两人相拥着缠腻了一会儿。
  黛玉脸颊羞红如霞,轻声说道:“珩大哥,我这边儿没什么事儿了,今个儿身子也不大方便,不好伺候着珩大哥了,珩大哥也去多陪陪秦姐姐她们。”
  虽然有些让他多陪陪自己,但秦姐姐她们说不得也在等着,她也不能太过贪心了。
  贾珩转眸看向黛玉,轻轻抚着肩膀,说道:“嗯,那妹妹早些歇着。”
  说着,就近亲了一下少女粉腻的脸颊。
  其实,与黛玉在一块儿,怎么都呆不腻,或者说“情情”的黛玉总能给他一些真挚、纯粹的体验,如果再加上亲昵之时带着促狭的娇羞,更是让人爱不释手。
  吩咐着紫娟好好照顾黛玉,贾珩不再多做盘桓,而是出了潇湘馆,提着灯笼向着后宅返回,忽而一愣,却是迎面见着提着一盏灯笼,从月亮门洞而来的少女。
  少女身形丰腴款款,一袭粉红衣裙,脸蛋丰腻,细眉之下,晶莹杏眸明亮剔透。
  “宝琴妹妹。”贾珩讶异问道。
  其实此刻也不过戌时,月色如霜,光若匹练,宁荣两府白日的喧嚣褪去。
  宝琴丰腻脸蛋儿先是一喜,旋即喜色敛去,只是声音带着几许娇俏,问道:“珩大哥,珩大哥这是刚刚从林姐姐住处过来?”
  贾珩道:“陪着你林姐姐说会儿话,宝琴妹妹这是?”
  “我从宝姐姐那边儿过来,正要去秋爽斋寻三姐姐和云妹妹呢。”宝琴柔声道。
  在过去一两个月的时间,宝琴都没有与宝钗住在一起,否则前日贾珩也不会与宝钗肌肤相亲。
  贾珩行至近前,挽起绵软、柔腻的小手,轻声道:“宝琴妹妹,正好顺路,一同过去吧。”
  有几个月不见如白雪堆起得小胖妞,也有些想念着。
  宝琴左右看了一眼,婉丽眉眼见着害羞之色,低声说道:“珩大哥。”
  却见那少年已经挽起自家的手,嗯,拥在自己怀中。
  “宝琴妹妹,这会儿也没什么人。”贾珩轻声说着,拉着宝琴沿着回廊而行,出了叠嶂假山,可见在山石掩映之处赫然是一座飞檐勾角的凉亭,正是滴翠亭。
  原着中,宝钗扑蝶之所在。
  贾珩说道:“宝琴妹妹,咱们过去坐坐罢。”
  这会儿,大观园之中各处宅院已然陆续歇息。
  宝琴“嗯”了一声,随着贾珩来到八角凉亭中,廊桥之下的沁芳溪水哗啦啦流淌,一轮皎洁如银的明月挂于天穹,月光朗照而下,波光粼粼。
  刚刚落座,将灯笼放在一旁,就见那少年揽过自己的肩头,已经凑近过来,宝琴芳心一跳,微微阖上眼眸,那温软气息袭来,带着几许肆意。
  宝琴娇躯微颤,借着一缕微光照耀,丰润脸蛋儿红若胭脂,除却鼻翼的轻哼,再无其他。
  少顷,宝琴气喘微微,秀眉蹙起,杏眸莹润如水,颤声道:“珩大哥,有段时间没见了。”
  “是啊,妹妹比去年又长了一岁呢。”贾珩拉过宝琴绵软、白皙的小手,问道:“宝琴妹妹这段时间在家里做什么?”
  宝琴声音娇俏中带着几许酥糯,道:“也没做什么的,这几个月,园子里开了几次诗社,饮酒作诗,可惜珩大哥不在,也没有多少趣味的。”
  贾珩揽过宝琴的肩头,温说道:“我是无缘见到你们联诗作对的场景了。”
  宝琴水润微微的杏眸见着痴迷之色,道:“珩大哥在北边儿打仗,这些诗词嬉戏,自不用太放在心里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