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313节
说着,转身离去。
“唉?他?”柳芳眉头紧皱,说道:“他这是什么意思?”
“道不同不相为谋。”南安郡王严烨放下手中的茶盅,冷笑道:“这贾珩小儿仗着西夷火器侥幸取得一场泼天之功,现在人心就已动摇。”
石光珠道:“世伯,穆小王爷毕竟是年轻,经得事少,不知人心险恶,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他家世镇云南,爵位又是世袭罔替,自然不会担心五军都督府权柄被夺。”柳芳目中冷色涌动,讥诮说道。
南安郡王严烨摆了摆手,说道:“好了,不提他了,我等与东平郡王穆家也是几年的交情,年轻人不知礼数罢了。”
众人也不再议着,但心头却都蒙上一层厚厚阴霾。
因为这也说明贾珩一战而执虏酋之首敬献御前是何等的人心所望。
事实上,这就是人望,虽然虚无缥缈,但切切实实存在。
……
……
翌日,天光大亮,道道金色晨曦透过玻璃轩窗照耀在一条波斯羊毛地毯上,细碎金光落在地毯上。
夏日原就夜短天长,贾珩醒转过来,看向一旁的正睡得香甜的丽人,小心翼翼地将被子掀起,轻手轻脚拿起衣服,来到外厢开始穿衣。
孕妇本就嗜睡,还是让可卿多睡一会儿。
贾珩待穿好衣裳,抬步出了厢房,沿着抄手游廊来到厢房,唤着晴雯过来帮着洗漱。
晴雯将毛巾递将过去,问道:“公子等会儿去哪儿?”
“太庙,半晌午,宫里领文武百官前往太庙观看献俘典礼。”贾珩低声说道。
因为皇太极的人头以及相关战俘以提振士气。
贾珩擦了擦手,简单用过饭菜,说道:“晴雯,将我那蟒袍取来。”
值得一提的是,自贾珩晋爵国公之后,蟒服其上织绣图桉已由行蟒改为坐蟒,后者无疑更为尊贵。
待贾珩换上蟒服,出了后宅,就见那着飞鱼服,英姿飒爽的少女,已然等候了一会儿。
陈潇清眸凝视向那少年,说道:“已经派了锦衣府探事去青海加强侦查。”
贾珩点了点头道:“提前做好准备也好,方便收拾着烂摊子。”
如果西北蒙古以及诸番胡大乱,那么朝臣大概不会让他领兵出征,那时候南安郡王如果像原着一样大败,那么仍会由他收拾残局。
两人说着,翻身上马在一众锦衣府卫的簇拥下前往太庙。
此刻,内卫和锦衣府卫已经在太庙前街的街道两侧,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地列队执刀警戒起来,而五城兵马司也出动巡逻街丁弹压地面,拉起了一条长长的麻绳警戒线。
因为陈汉大胜,奴酋授首,神京城中百姓闻之沸腾,都过来相看这场盛大的献俘典礼。
而围观本来就是人的天性。
此刻,澹黄色华盖之下,崇平帝一袭明黄色龙袍,与大汉文武群臣站在太庙前方的汉白玉广场前,未曾进得太庙之中。
而太上皇也已站在左侧的观礼台,而齐郡王陈澄以及楚王陈钦、魏王陈然、梁王陈炜等一应陈汉宗室俱在观礼。
贾珩此刻在一众锦衣府卫的簇拥下,行至正在交头接耳,小声叙话的武官之列。
此刻,献俘正典还未开始,文武官员还在耐心等候着。
“卫国公来了。”
街道两侧远远观礼的人群中,有在昨日贾珩班师回京时认识贾珩的人,惊呼道。
而后,是一阵带着艳羡和嫉妒的窃窃私议。
帝女和宗室之女齐嫁,这是何等的艳福无双?
南安郡王与柳芳、石光珠等人脸色都阴沉如冰,与此刻兴奋而肃穆的大汉文武群臣以及百姓显得格格不入。
“陛下有旨,卫国公引北征有功武将至庙前觐见朝贺。”这时,一个内监快步行来,扯着尖锐的嗓音喊道。
贾珩闻言,也不多言,领着北征武官沿着铺就的红地毯向着太庙前街而去,此刻街道两侧已站满了熙熙攘攘的百姓,翘首踮脚以望。
“那位就是卫国公?竟如此年轻?”一个头上包着蓝色士子方巾的青年,惊讶道。
一个身穿蓝色绸衫的青年笑着说道:“兄台这就不知了吧,这位卫国公年岁还未及二十,算是天选将种呢。”
贾珩这会儿在众将瞩目的目光,进了太庙庙门,快步来到崇平帝近前,向着中年帝王行了一礼,道:“末将贾珩(谢再义、庞师立、蔡权……)见过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黑压压的将校行礼,万岁之声震耳欲聋。
崇平帝看向一众将校,目中现出激赏之色,赞道:“好,都是我大汉虎贲,好,平身。”
“谢圣上。”伴随着道谢之声,一众将校纷纷起身。
崇平帝面容肃穆,低声道:“礼部,奏乐,卫国公随朕左右。”
虽然不是陈汉血脉,但怎么说也是外戚,是他的女婿。
贾珩拱手道:“微臣谢过圣上。”
此刻楚王陈钦看向那举止从容的蟒服少年,目中涌起一股羡慕,子玉真是大势已成,等过两天他就去府上拜访一番。
而齐郡王胖乎乎的手已不由自主地攥紧,被肥肉挤成绿豆的小眼冷光叠烁,心头冷哼。
这几天宫里有风声,他监修皇陵、押送粮秣都有勤勉之功,亲王之爵要重新封回,等将来再与贾珩小儿算账。
贾珩近得崇平帝跟前,说道:“圣上。”
崇平帝笑了笑,说道:“上皇今日等会儿会见你一面。”
贾珩闻言,面色稍顿,说道:“这……”
“正常见面叙话就是了,你是朕的女婿,原是一家人。”崇平帝说道:“你这仗打的大涨我大汉国威,刷洗国耻,太上皇对此有些感怀。”
贾珩暗道,他也是太上皇的女婿,但这话自然不能这般说,而是轻声说道:“那微臣等会儿就见过上皇了。”
天子一句他是帝婿,本身也是一种身份暗示,只能说有些防备是深深刻在天子的心头上。
贾珩也不再多想,随着祭祀所用的编钟礼乐响起,一股肃穆而庄严的气氛无声无息流溢开来,而崇平帝也领着贾珩前往太庙,而大汉群臣则是各依品阶而入。
如同上一次江南大胜一般,但又比之多了盛大、隆重。
见得崇平帝身旁亦步亦趋的少年,一些文臣目中阴霾更甚。
贾珩随着崇平帝来到太庙近前,而捧着皇太极、德格类、阿达礼等虏王人头。
此刻,不远处的观礼台上还有一位特殊的客人,正是代善的儿子硕讬,原本因为议和而被扣留在神京,作为观礼方面的女真“嘉宾”,正自目光怨毒地看向那大汉群臣。
第978章 宝钗:是我……不配。
太庙
上午时分,庄严肃穆的殿宇前汉白玉制广场上,明亮炽耀一片,身穿各色官袍的大汉文武群臣列队而立,伴随着礼乐之音大起,一番繁复的太庙献俘典礼正式开始。
此刻,殿宇内外的大汉文武群臣,都是心神又羡又嫉地看向那伴天子左右的蟒服少年。
名为外戚,实为股肱,翁婿和君臣不分彼此,几乎可以预见未来二十年都是这位卫国公的时代。
或者说,只要女真一日不灭,卫国公权势一日不衰!
内阁阁臣赵默、韩癀心头都生出一股深深的忧虑。
可这种忧虑之言难以取得广泛共识,因为陈汉开国一来,光郡王就封了四位,也没有见彼等生出任何不臣之心,贾珩又才哪到哪儿?
而随着礼官的声音响起,也打断了一些人的思绪,文武官员手持象牙玉笏,面容肃穆地大步进入殿宇明堂之中,向着陈汉的列祖列宗以大礼而拜。
待三跪九叩之礼过,礼官开口念诵着翰林院的学士陆理书就的表文,主要是叙说辽东失陷的始末,控诉女真的累累血债,此外就是叙说这次平安州大捷,奴酋授首,威震四夷,由是一雪辽东国耻。
伴随着一阵繁复的礼仪流程,陈汉这场关于平安州大捷的太庙献俘典礼仪式彻底结束,也与年初那场太庙献俘在流程上并无多少差别。
大汉文武群臣缓缓出得厢房,来到厅堂之中,心神不禁沉浸在方才的震撼中。
就在刚刚,太庙陈汉皇室列祖列宗的画像前的一张红漆条桌之上,锦盒中摆放的头颅,自奴酋以下,女真亲王多铎,女真多罗郡王德格类,贝勒阿达礼皆在盒中,敌虏头颅如牛羊牲品一样,供陈汉列祖宗列宗赏阅。
实在壮观!
如今一一观去,这卫国公好似女真克星一般,女真自对上卫国公以来,屡次折戟,直到丢下了虏酋皇太极的性命。
楚王以及齐郡王陈澄出了廊檐,在一众藩王之列,也多是目光复杂地看向那蟒服少年。
而齐郡王陈澄身旁做家臣打扮,直鼻权腮的中年书生,此刻,眸光眺望着那崇平帝身旁的蟒服少年,心头嫉恨莫名。
如果不是这卫国公非要假公济私,他焉会因薛蟠打死冯渊一桉而丢官罢职,仅仅在齐郡王手下做这些小事。
崇平帝环顾左右,面上带着浅浅的笑意,道:“诸卿至熙和宫先用午膳。”
至此,献俘大典结束,想来整个大汉南北诸省都会为这次威震漠南的战事。
而殿外围观的百姓仍然意犹未尽地看向那一车车女真的人头,独轮碾过青板石路,在太庙前街尽头的英雄碑前筑起京观。
众人进得宫殿之时,一个内监说道:“太上皇口谕,召卫国公前往重华宫奏对。”
刚刚落座下来,准备用着午膳的群臣,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那蟒服少年。
崇平帝与贾珩对视一眼,说道:“子玉,你去吧。”
贾珩拱了拱手,也不多言,随着那内监而去,行至拐角处,面色微愣,却见那梧桐树荫遮蔽的宫墙旁,咸宁公主与小郡主联袂而来。
贾珩拱了拱手,行了一礼说道:“殿下,小郡主。”
按说前日既已赐婚,咸宁公主不好与他再见着,但其实没有那般严格。
咸宁公主容色顿了顿,清眸现出欣喜之色,柔声说道:“先生,一同过去吧,上皇等了有好一会儿了。”
说着看向那内监说道:“你先回去复命,本宫和清河郡主送送卫国公。”
内监不敢怠慢,连忙应了一声,旋即迅速离去。
贾珩点了点头,随着咸宁公主沿着高高的两道宫墙行走着,朱红墙体在日光照耀之下,彤艳如霞。
咸宁公主轻声说道:“先生,上皇这两天十分高兴,昨天看着那皇太极的人头,连饮了两杯酒,听重华宫的宫女说,上皇一个人在里殿中又哭又笑。”
其实可以体会,原本文治武功成就不凡的太上皇,因辽东之战,祖宗留下的基业一下子就变得风雨飘摇,如今见到奴酋授首,心绪激荡可想而知。
贾珩点了点头,轻声说道:“以我大汉国力,这场战事胜利终究是来晚了许多。”
咸宁公主轻声说道:“先生,再过几天就要与先生成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