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红楼之挽天倾 第1217节

  凤姐道:“她们小姑娘活泼一些,天天热热闹闹,有说有笑的。”
  李纨笑道:“可不是,天天欢声笑语的。”
  凤姐这时接过素云递来的一杯茶,开口说道:“说来这几天,珩兄弟去南边儿忙着划疆分省的事儿。”
  提及贾珩,李纨芳心微颤,秀雅玉容之上现着一抹不自然之色,问道:“珩兄弟是去金陵了?”
  “我这也是从可卿那边儿听来的,说是宫中派了钦差,主持江南分省的事儿,早知道让他捎点东西过来了。”凤姐笑道。
  “江南分省?”李纨这几天心神都沉浸在那晚之事的回味和恍忽中,倒没有第一时间去搜集着贾珩在南边儿的邸报,闻言,就有几许讶异。
  凤姐解释道:“咱们不是金陵家那边儿属于江南省,这听外间的说法要分为江苏和安徽。”
  其实所谓的金陵十二钗,是指祖籍金陵。
  李纨道:“朝廷这是有什么考虑吧?”
  原来这些事儿,丽人从来不感兴趣,但现在明显有着不小的兴趣。
  “不知缘故,不过珩兄弟南下就是忙着这桩事,许等他回来以后,可以问问他。”凤姐丹凤眼看向李纨,目光在那张秀雅、清丽玉容上盘桓了片刻,心头涌起一股狐疑。
  李纨却没有应着,而是心神闪过一念。
  等他回来,许是见都见不到了吧。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很少年低沉而粗重的话语似在耳畔响起,让人心旌摇曳,不能自持。
  这八个字正是让花信少妇这几天恍忽的根源,她蒲柳之姿,又是人妇,原就不敢奢想。
  可那人明明说着下不为例,那晚却恨不得要揉碎她一样,又是让她那般如禽兽……
  第918章 李纨:这…这难道是因为她?
  神京,大观园
  而就在李纨心思复杂莫名之时,忽而外间的嬷嬷跑将过来,说道:“奶奶,老太太和太太有事唤着你过去,带着兰哥儿过去。”
  李纨秀丽玉容上顿时见着诧异,低声说道:“有没有说什么事儿?”
  原来贾珩保举李守中为安徽巡抚的奏疏,以六百里急递送至京城通政司,而贾政瞧见之后,就过来寻着李纨,打算说说情况。
  凤姐笑道:“我瞧着倒像是好事儿。”
  花信少妇目光在李纨耳畔的耳环盘桓了下,心头思忖着,珠大嫂子好多年不曾戴着耳环了吧。
  其实枯树逢春之后,更多是心情愉悦之后的变化,而凤姐又是善于察言观色的,一眼瞧见李纨最近的神色变化,自然起了几分疑心。
  李纨闻言,温宁玉容上微微一笑道:“凤丫头,我们去看看吧。”
  原就是过去给贾母请安的,如今也算一次过去了。
  荣庆堂中
  贾母端坐在罗汉床上,下首坐着邢王二夫人,薛姨妈也坐在下首,白净丰润的面容上见着笑意。
  随着宝钗住进大观园,既是帮着贾珩管家,又是帮着管着在京城的生意,薛姨妈心头欣喜不胜,原本悬着的一颗心渐渐放将下来。
  这的确不是简单一个妾室的架势,珩哥儿是真心喜欢她家宝丫头的,将来娶为正妻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薛姨妈还不知贾珩也是真心喜欢另一个宝丫头的。
  而下首的椅子上坐着贾政,贾政此刻正襟危坐,一手捻颌下胡须,看向不远处规规矩矩坐着,如小大人一般的贾兰,儒雅面容上见着几许欣然之色。
  方才询问了几句,兰哥儿的确是对答如流,在读书一道上,比宝玉要勤奋、聪颖许多。
  怪不得子玉对仅仅是稚龄的兰哥儿,赞赏有加,多次说着要好好栽培。
  “大奶奶和二奶奶来了。”这时,嬷嬷进得厅堂之中,面带欣喜说道。
  李纨与凤姐进入厅堂,一个着澹黄衣裙,八宝攒珠发髻,珠容靓饰,彩绣辉煌,一个兰色衣裙,体貌端庄,几如空谷幽兰,温宁淑雅,
  “老祖宗,什么喜事儿着急忙慌地唤着我和珠大嫂。”凤姐眼尖,一眼瞧见贾母脸上的喜色以及一旁的贾政,心头就有了猜测,定是喜事无疑,这才笑意盈盈问道。
  贾母笑道:“凤丫头这张嘴,真就是报喜的鹊儿一般,你别说还真是喜事儿。”
  邢夫人和王夫人、薛姨妈都笑了起来。
  凤姐来到贾母身边儿,继续笑着凑趣儿说道:“老祖宗,不知是什么喜事儿?也和孙媳妇儿好好说道说道。”
  这时,李纨也落座下来,好奇地看向贾母。
  什么喜事儿还需要唤着她?
  作为过去贾府的透明人,李纨早已习惯了守着自己的孩子过生日,对荣庆堂之中宝黛二人的打打闹闹,以及其他的欢声笑语,有时候更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看客。
  这时,贾兰近前规规矩矩地唤了一声娘亲。
  李纨柔美玉容上见着一丝母性的温和,说道:“兰哥儿,坐那儿。”
  贾母笑意慈祥地看向母子两人,说道:“让你公公说吧。”
  因为心头难掩欣喜,贾政儒雅面容上现出笑意,道:“朝廷在江南分省,分为安徽一省,子玉刚刚上了奏疏极力推荐李兄为安徽巡抚,听闻圣上欣然纳之,内阁已有风声传来说要授为巡抚呢。”
  李守中是贾政的亲家,贾政对读书人出身,又是国子监祭酒的李守中的才学、品格多有推崇。
  李纨:“……”
  父亲要为安徽巡抚了?这是封疆大吏吧?
  不是,他怎么举荐着父亲为安徽巡抚?
  父亲在家中赋闲有些年头儿,似乎早已离得宦海,被朝廷遗忘一般,重新得他举荐。
  这…这难道是因为她?
  不知为何,念及此处,李纨呼吸急促几分,芳心“砰砰”跳个厉害,秀丽脸颊微微泛起红晕,只觉一股强烈的羞喜之意涌上心头,让丽人心头几乎不能自持。
  此刻,贾母虽然观察着李纨的神色,见其面颊红润,温婉眉眼之间喜色流溢,但只当时是因为自家父亲重新启用而感到欢喜,倒也不以有异。
  唯有凤姐瞥了一眼李纨,柳梢眉微微蹙了蹙,心底狐疑更甚。
  这欢喜之态怎么和她打摆子时候有着几许相似?
  这时,贾母笑着问贾政,说道:“也不知珩哥儿,怎么想着重新启用珠哥儿媳妇儿他老子?”
  薛姨妈笑了笑,接着话头儿道:“先前倒是不吭不响的,在家里也没听珩哥儿提及过。”
  凤姐丹凤眼中似笑非笑地看向一旁的李纨,试探问道:“珠大嫂子,珩兄弟和你说过没有?”
  记得珩兄弟赴了她的宴以后,隔天又去赴了纨大嫂的宴。
  “啊。”李纨芳心正陷入思绪纷飞之时,闻言,道:“珩兄弟他好像也没有提及过这桩事,我也是刚刚听说。”
  应该是那日之事了,他是觉得愧疚才补偿着?可为何又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不是她不守妇道,仍念念不忘,实在这话让人摸不着头脑。
  贾政轻声说道:“子玉在奏疏中对亲家赞赏有加,提及李守中守孝三年而不改其志,可见廉直品格,而守孝期满之后,在家闲居也教育族中子弟,如今安徽方置,亟需品德贤良吏员担方伯之任,故而举荐着亲家。”
  贾母担忧说道:“政儿,人家会不会说珩哥儿任人唯亲之类的话?”
  王夫人抬起白净的面皮,眉头微皱,目光微动。
  而薛姨妈脸上也有几分关切,毕竟是自家女婿。
  李纨闻言,则是抬起秋波盈盈的美眸,薄施粉黛的婉丽玉容上爬上一抹忧色。
  他在朝中为官,原本就政敌不少,别是因为此事再攻讦于他,就是她……她的罪过了。
  贾政道:“这倒没有,子玉举荐系出一片公心,古人常言举贤不避亲,再加上亲家原也是士林名流,当年曾为国子监祭酒,如今巡抚一省,上下都很是服膺。”
  贾母笑道:“珩哥儿办事是个妥帖的。”
  说着,看了一眼正在摸着佛珠的王夫人,故意点了一句道:“当初政儿不就是?如今在通政司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贾政连忙道:“母亲,儿子资质愚钝,不堪造就,如今在通政司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哎,这叫什么话?珩哥儿一个军机大臣,一等武侯不比你清楚?现在你在通政司不就是官儿当的好好的。”贾母神情不依道。
  贾政只得谦虚几句。
  凤姐笑道:“这也是正适合的人选,否则宫里也不会应着。”
  说着,看了一眼李纨,丹凤眼深处涌起一抹羡慕之色。
  相比纨嫂子,同为寡妇的她所在的王家在金陵是愈发没落,这都没有说纨嫂子膝下还有着一个孩子。
  而王夫人手里捏着一串檀香佛珠,瞥向自家儿媳妇儿,也不知是喜是忧。
  那位珩大爷就不能帮帮宝玉?
  “珠哥儿媳妇儿,这些年你带着兰哥儿不容易。”贾母此刻看向那脸颊因为羞喜而酡红的花信少妇,轻笑说道:“兰哥儿将来得了他外祖父照顾,将来出人头地也能容易一些。”
  其实这是显而易见之事,有了一位封疆大吏的外祖父,贾兰未来的前途肯定要光明许多。
  而作为李守中女儿的李纨,也从先前无人问津,身份不祥的寡妇,现在脸上也能更有光彩。
  李纨拉过贾兰的手,柔声说道:“老太太,兰哥儿还是要看他自己的,父亲年纪也大了,当年总归还是要致仕,颐养天年的。”
  那人来日应该能好好栽培兰哥儿吧,毕竟那天晚上,她都那般不知羞耻地由着他那般欺负了。
  既是一切为了孩子,她也不用再内疚神明了。
  贾母笑道:“将来他外祖父哪怕致仕了,这不是有他珩叔照顾着他?如是考中了进士,再为官就容易了,就算考不中进士,中的举人,那傅试家的不是也做了一州知州。”
  以往她看着珩哥儿好像有些薄凉的性子,但现在一看,其实外冷心热,不管是对宝玉他老子还是对贾兰。
  也不枉她当初帮衬着他。
  念及此处,不由再次看向王夫人,苍老目光中蕴藏着莫名之色。
  等到将来,宝玉如果中了举,想要为官做宦还真离不得珩哥儿的举荐和提携,也不知宝玉他娘天天和珩哥儿闹什么别扭。
  邢夫人在一旁听着几人谈话,见着皱纹的白净面皮上浮起澹澹笑意。
  这珩哥儿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原本想寻个机会说着岫烟的事儿,不想他又匆匆南下金陵去了,只能再寻机会了。
  薛姨妈则是瞥了一眼王夫人,心思有些复杂。
  姐姐不知道,珩哥儿现在是她薛家的女婿了,等蟠儿的官司一了,从五城兵马司出来,不说谋个一官半职,就是跟着做个生意,将来照顾着,后半辈子也是衣食无忧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