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964节
说话间,几人落座下来,晴雯奉上香茗,徐徐退至一旁。
贾珩看向黛玉以及李绮、李纹,与黛玉的星眸对视一瞬,而后目光落在李氏姐妹时,两个小姑娘明显有些羞怯,倒也没有多看。
两个小姑娘在府中住了几天,也不是一直住在这儿,住三天,回去两天那种,其间都是和黛玉一同玩着,倒也并未影响他和黛玉亲昵咩咩。
反而林如海因为吊唁甄老太君,中间过来住了一天,老实消停了几天,住在了公馆,等待这几天召开的户部盐务会议。
贾珩转眸看向甄晴,问道:“王妃,府上的事料定了吗?”
甄晴轻轻叹了一口气,道:“差不多了,父亲那边儿还在相送宾客,老太太这一走,家里颇不平静。”
人总是要往前看,况且甄老夫人已是八十多的人,哭也哭过许多场,甄家之人也渐渐从伤悲中恢复过来。
甄晴说着,美眸看向贾珩,说道:“正要和珩兄弟说说二叔的事儿,他现在府中为母亲守孝,现在海寇为祸,骚扰海疆,真是忠孝两难全了。”
因为甄家有了丧事,甄韶自是在家守灵,这时候可不仅仅是文官要守制,武将一样如此,除非夺情,而这个夺情,嗯,崇平帝怎么可能为甄韶夺情?
贾珩也不好说,海寇肆虐,骚扰海疆和甄家有什么关系?
沉吟片刻,说道:“在家多歇息一段时间也没什么,朝廷丁忧服丧要有二十七月满期,现在海寇为祸局势稍缓,倒也不需心忧。”
其实,他还真不想用甄韶了,但甄晴估计又起幺蛾子,这次还带来了甄溪。
甄晴闻言,晶莹如雪的玉容微微一滞。
这个混蛋,明明知道她心头在想什么,非要揣着明白装湖涂。
就在这时,外间传来嬷嬷的声音,道:“大爷,天使来了。”
此言一出,厅堂中众人面色微变,都是惊疑不定起来。
黛玉凝眸看向贾珩,关切道:“珩大哥,宫里的圣旨?”
贾珩面色微顿,起得身来,笑了笑道:“没什么事儿,林妹妹和尤嫂子在这儿陪着王妃,我去接下圣旨。”
见贾珩神色轻松,众人心头也渐渐松了一口气。
甄晴美眸闪了闪,捏了捏掌中的手帕,暗道,这是朝廷对海门大捷的封赏圣旨到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赶路,从京中加封贾珩为太子太保的圣旨终于到达南京,封赏的圣旨倒不如先前军情方面的圣旨那般,以六百里加急夺命狂奔,故而,路上赶路稍稍慢了一些,今日才到。
贾珩来到前厅,终于见到风尘仆仆的天使,这仍是一个年轻的内监,面皮白净,眼睛细长,见着贾珩,起得身来,面上挤出一丝讨好笑意,说道:“永宁伯,宫里有旨意。”
贾珩连忙让人准备香桉,以备内监宣读圣旨,然后问着内监圣躬。
待香桉布置而罢,内监立定在厅堂中,清了清嗓子,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国家叙录臣劳,必推恩其父,若乃子为后者,右启之泽,既与生等,而推恩之,庸可缓乎……”
圣旨一共两封,先念的第一封是为贾珩父亲追赠的美谥,第二封则是加封贾珩为太子太保衔。
贾珩接过两封圣旨,高声呼着万岁,恭谨奉命,垂首之间,不由暗暗寻思,想来,经此一封圣旨,金陵城中的暗流应该能消停一阵时间。
虽然这官衔不是在奏疏弹劾之后发出,但也足以说明他的圣卷。
起身之后,命人请着内监歇息,赠了银子,然后这才返回后院内厅。
此刻,后院已经通过嬷嬷打听着消息,传递至后院内厅。
尤氏转眸看向黛玉,面上带着笑意,轻声解释道:“这是封了太子太保,这是文官的加官官衔。”
“那内监是这么说的。”那嬷嬷笑道。
黛玉星眸熠熠,轻声说道:“这可真是一桩喜事儿了。”
甄雪此刻抱着自家女儿的素手,心头也涌起几分欣喜,只是少妇面色不显分毫。
甄晴樱唇翕动,心头喃喃念着太子太保四个字,柳叶细眉之下的凤眸莹光闪烁,一时间,心绪起伏不定。
太子太保,这可是教习东宫……父皇封着他这个什么意思?
是了,谁得了他支持,谁就可入住东宫!
其实不仅仅是甄晴如此作想,就连在京中的齐、楚、魏三王闻听贾珩在江南打胜,崇平帝封了贾珩为太子太保官衔之时,心头都不约而同地火热了几分。
第768章 甄晴:溪儿妹妹,你,你怎么来了?
宁国府,后宅内厅
贾珩带着圣旨回返,迎着一众或明媚或许羞涩的目光,点了点头道:“圣旨接过了。”
“珩大哥,圣旨上是怎么说?”黛玉罥烟眉之下,星眸熠熠流波,凝睇而望着不远处的少年。
这时,李纹和李绮也放下手里的九连环,好奇地看向那少年,目中落在贾珩手中的明黄色绢帛上。
这就是圣旨吗?
大伯在祠堂里供奉了好几份,也就祭祖的时候,她们才看过一眼。
贾珩将圣旨递给一旁的嬷嬷,命其在书房之中收好,道:“圣上降了两道圣旨,一封是追赠亡父谥号的旨意,一封是加封太子太保衔,两道圣旨应是酬功先前海门大捷。”
楚王妃甄晴柳叶秀眉下,狭长凤眸熠熠而闪地看向那少年,柔声道:“珩兄弟,这太子太保是什么说法?”
贾珩闻言,看向甄晴,将丽人那凤眸中的润意微微收入眼底,心头微动。
这个磨盘不会是从太子太保这一官职,联想着东宫太子上去了吧?
贾珩落座下来,端起茶盅,抿了一口,轻声道:“自太宗朝时,三公、三孤已是虚衔,并无实权……也与东宫无涉。”
甄晴闻言,凤眸闪了闪,她岂会不知这是加官的虚衔,只是想猜测父皇的心思,是否生出立了东宫的心思,等会儿还要问问他才是。
甄雪美眸凝视着那少年,心头涌起与有荣焉的欢喜,轻声道:“子玉,先前海门之仗打的不容易,难怪朝廷封赏。”
水歆似也感受到大人的欢喜。
尤氏看向那少年,道:“不如领着金陵族人,祭祀一下宁荣二公?”
贾珩看向眉眼温宁如水的尤氏,点了点头说道:“尤嫂子考虑周到,等这两天挑选吉日,就祭祖告慰先祖。”
祭祀先祖,本来也是收拢一下金陵十二房的人心。
尤氏见那少年爽快答应自己的提议,原本攥紧手帕的手微微一松,芳心一股难以言说的欣喜浮动着。
甄晴凤眸妩媚流波地看向贾珩,柔声说道:“珩兄弟,有几桩事请教于你,可否借一步说话。”
贾珩凝眸看向丽人,道:“那王妃随我到书房叙话。”
而后,目光落在娴静而坐,温柔地看着自己的甄雪,温声说道:“北静王妃一同过来吧,正好有了北静王的最新消息从京里递送过来。”
带上甄雪,显然能消除一些怀疑。
说着,看向黛玉,道:“林妹妹,你尤嫂子,陪着李家两个妹妹还有甄溪妹妹先说着话,等中午用饭再叙。”
“珩大哥,你去罢。”黛玉眸光潋艳,连忙应下,目送贾珩离去。
书房之中,红木书柜之前的太师椅上,陈潇拿起一本兵书阅读着,手中执笔在笺纸上书写。
借着透过窗灵的阳光,桃花信笺上清晰可见,“妖妃惑国。”
忽有所觉,看着一行几人从外间进来,秀眉蹙了蹙,目光凝视向贾珩,最终落在身穿孝服的甄家双姝身上。
贾珩问道:“潇潇,你怎么还在这儿?”
陈潇:“???”
她不该在这儿是吧?那她走?
陈潇轻哼一声,瞥了一眼甄家姐妹,然后出了厢房。
甄晴面色诧异地看向陈潇,柳叶细眉之下,美眸抬起,看向贾珩,一双熠熠妙目中满是狐疑。
这少女是这人身旁的锦衣府卫,她怎么瞧着有些眼熟?
但一时间又想不起在哪见过?
“不用管她,她是我的心腹,在外面望风。”贾珩抬眸看向甄晴,温声道:“两位王妃,坐。”
甄晴点了点头,浑圆的磨盘落座在小几后的椅子上。
贾珩与甄晴、甄雪两姐妹隔着一方小几坐定,给两姐妹斟了一杯茶。
甄雪玉容见着羞意,目光盈盈地看向那少年,羞嗔道:“子玉,你和姐姐有正事私下谈,非要唤上我……”
贾珩将茶盅递将过去,沉吟说道:“如是正事就好了,再说,也有些想雪儿了。”
说话间,贾珩来到甄雪身旁坐下,拉过一只素手,纤纤柔荑肌肤滑腻入微,而右手纤纤手指上戴着一枚戒指,正是贾珩之前送给甄雪的。
贾珩看向丽人,因一身素服,原是端美妍丽的眉眼,流淌着一股浅浅哀伤气韵,低声道:“雪儿,最近有些清减了。”
说着,将甄雪拥入怀中。
甄雪闻言,白腻脸颊渐渐浮起红晕,美眸眸光盈盈如水,颤声说道:“子玉,你别闹,唔~~”
贾珩凑近过去,扶着甄雪的香肩,噙住甄雪的柔软唇瓣。
甄雪娇躯微颤,她身子的孝服还没退呢。
毕竟与甄老太君隔着一辈儿,而且甄老太君是喜丧,丽人心底虽然生出一丝负疚,但旋即在贾珩的情天欲海的沉溺。
过了一会儿,贾珩看向酡颜嫣红,明眸雾气朦胧的甄雪,低声说道:“雪儿,京里传来消息,北静王已经回了京城。”
甄雪:“……”
子玉这个时候提及王爷做什么?
贾珩看向丽人神色间的异样,暗道,相比甄晴的自私和利己,雪儿身上还是有着传统古典女性的良好美德,所以每次提及北静王,都会内疚神明。
所以,床帏之间,他也没有如对待甄晴那般,不停问着丽人,而且也没有必要。
念及此处,贾珩目光不由紧了紧。
甄晴抬眸看向正在与甄雪耳鬓厮磨的少年,蹙了蹙秀眉,不知为何,心头有些烦躁,以往见这混蛋和妹妹都不曾……
其实,还是先前贾珩的一番“断联”之言,对甄雪的不同态度。
甄晴压下一丝心底的负面情绪,低声说道:“二叔他现在在家守孝,江南大营整军备虏事务繁重,你看是不是向朝廷上疏,夺情起复?”
贾珩堆着雪人,轻声说道:“先前甄铸领着镇海水师,一战葬送了水师,朝廷虽未处置,但不过是引而不发,现在你二叔他不好好丁忧在家,于权位恋栈不去,文官势必弹章如潮,说不得,天子一怒之下,直接迁怒甄家,那时可就是大祸临头了。”
崇平帝多半会顺水推舟,对甄家派要员彻查。
甄晴闻言,玉容倏变,贝齿咬着樱唇,问道:“老太太她尸骨未寒,天家岂会如此薄情?”
这混蛋说的也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