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667节
她将婵月许给炜儿为正妃,那么内务府那边儿也能帮衬着然儿。
“晋阳她自来有主见,朕不好帮着她作这个主。”崇平帝放下手中的汤匙,面色顿了顿,低声说道。
宋皇后玉颜上的繁盛笑意凝滞了下,顾盼流波的美眸中,隐隐有幽光浮动。
是有主见,可惜就是太有主见了,不该掺和的胡乱掺和,说来都三十出头的人了,守寡那么多年,也不好好找个男人过日子,非要管着内务府的事儿。
崇平帝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道:“你如有那个想法,可和她商量着来,不过朕瞧着,婵月和梁王也没听有什么传闻。”
宋皇后面上笑意盈盈,道:“那臣妾就和她说说。”
说着,又轻声道:“陛下,然儿和严家的姑娘下午时递了牌子,说要给陛下请安问好,臣妾按着陛下的意思,让他们小两口不用担心,先行回去,说来,自从那天新婚大典后,他们小两口也没进宫给陛下见礼,是不是?”
那天,魏王封妃大典,崇平帝得闻河南战败噩耗,吐血晕倒,无疑给魏王的成亲大典蒙上一重厚厚阴霾。
而崇平帝除却当天召见魏王和魏王妃,后续几天谢绝诸王一应入宫晨昏定省,对魏王的进宫请安请求,一律着内监嘱托好生办差,不必惦念,此举让魏王和魏王妃严氏心中颇为忐忑。
好在,崇平帝不仅没有召见魏王,就连齐楚两王也没有召见着,对外的说法是天子需要静养。
事实上,崇平帝正在病榻中,召见着某位藩王,会引起朝廷官员一些不必要的猜想,进而引起朝局局势动荡,所以一律不见。
崇平帝沉吟道:“朕明天召见藩王、宗室入宫接受问安,他们夫妻也进宫吧。”
如果一直不让几位皇子进宫请安,给外人感观也不好,倒好像天家父子相疑一样,现在他身子恢复差不多,召见诸藩进宫,再无大碍。
其实,崇平帝上午召见阁臣、军机,恰恰也给外间的众大臣传达了一个消息——朕龙体无恙,诸臣工安心用事。
宋皇后笑道:“那臣妾明天着女官通知然儿,给陛下请安。”
崇平帝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面带欣然的宋皇后。
他先前在熙和宫吐血晕厥,当时,皇后一视同仁地让魏王连同其他几位藩王去偏殿跪着,还有先前宋璟的事儿……皇后虽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可也为人母、为人姐,说来这些年也不容易。
“梓潼,宋暄现在开封,如是找到,就迁至京中为官吧。”崇平帝心头终究觉得亏欠,开口道。
宋皇后闻言,玉容怔了下,继而是心头一喜,婉转动听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压抑的雀跃:“那臣妾代四弟谢过陛下。”
说着,丽人幽幽叹了一口气道:“也不知四弟现在开封府怎么样了。”
崇平帝接过戴权递送而来的一杯香茶,沉吟道:“子玉既提前派了锦衣府的人前往河南寻找,以朕看来,应无大碍。”
“可这般多天过去,也不见信儿,臣妾的心总不落定。”宋皇后面带忧色说着。
崇平帝正犹豫着是不是开口继续劝慰几句。
忽而,外间嬷嬷传来唤声,道:“陛下,娘娘,贵妃娘娘和清河郡主在殿外求见。”
崇平帝怔了下,唤道:“宣。”
不多时,端容贵妃以及李婵月在一众嬷嬷和女官簇拥下,进得殿中,朝着帝后两人行礼而罢。
“妹妹,你怎么过来了?”宋皇后起得身来,笑意盈盈地看向自家妹妹。
端容贵妃清丽容颜上见着柔美宁顺之意,道:“和婵月吃罢晚膳,就过来看看陛下和姐姐。”
宋皇后轻笑了笑,转眸看向一旁的清河郡主李婵月,问道:“婵月,去了贾家,和她们家姐妹见着,觉得如何?热闹不?”
“是挺热闹的。”李婵月轻笑道:“认识了不少同龄的姐妹,比我年龄大的有,比我年龄小的也有,后来楚王妃还有北静王妃两位嫂子也过来走动。”
想起先前在贾家的见闻,小郡主也不由觉得有些惬意有趣,先前陪着几个同龄的姑娘在花园里四下转了转,并寻了风筝来放,还和薛林几位姑娘谈论着诗词。
宋皇后心头微动,凤眸中闪过一抹狐疑,道:“北静王妃和楚王妃?”
端容贵妃解释道:“甄家和贾家是几代的世交,楚王妃和北静王妃,是去探望荣国太夫人。”
李婵月点了点头道:“两位嫂子上门寻着秦嫂子说话。”
宋皇后也不细问,笑了笑道:“咸宁去了河南,你在家一个人也孤单坏了,你六哥他现在跟着弘文馆的博士延讲,也没有办法陪着你。”
李婵月道:“是呀,三皇兄这一开了府,再过一二年,六皇兄也要开府了。”
宋皇后看着对面文文静静的小姑娘,暗道,不说晋阳管着内务府的缘故,就说婵月这丫头,不管品貌,还是性情,许给炜儿也合适,他那个暴躁性子,也该有个能包容他的人陪着他。
就在这时,一个内监在殿外伸着脖子,朝着里面张望,分明见着殿中众人正在兴高采烈议论着,不敢进来。
正被在崇平帝驾前侍奉的戴权瞧见,轻手轻脚离了殿中,近前相询,那内监在戴权耳畔低语几句。
戴权眼前一亮,接过笺纸,折身殿中,禀道:“陛下。”
崇平帝看向戴权,拧了拧眉,心头诧异。
“陛下,贾子玉从郑县命锦衣府飞鸽传书,经由锦衣府编译过来,还请陛下御览。”戴权快速说着,连忙将手中的笺纸递送过去。
崇平帝怔了下,惊讶道:“子玉的飞鸽传书?早上不是才来了一封?”
宋皇后、端容贵妃、李婵月三人,闻言都停了说话声,惊讶地看向戴权。
是呀,早上才来了一封,这又来了?
还真是从早到晚,难道又歼灭了几千贼寇,抑或是收复了开封府?
如果是后者,那可真是……兵贵神速了。
崇平帝却没有想到开封府,连忙伸手接过笺纸,将一双期待的目光在笺纸上阅览,过了会儿,面上现出欣然之色。
果然是好消息。
事实上,贾珩也通过短时间内不停的报着好消息,给予天子某种「贾珩等于喜事儿」的心理暗示。
所谓,好消息一个接一个。
当然,如果进兵不利,那就等着和下一个好消息一同呈送。
见天子喜上眉梢,宋皇后美眸流波,芳心中涌起好奇,问道:“陛下,这……”
暗道,还真是捷音?
“梓潼,宋暄找到了。”崇平帝转眸看向宋皇后,轻声说道。
宋皇后:“……”
定了定心神,那张芙蓉玉面上欣喜难抑,问道:“陛下,四弟他……找到了?”
端容贵妃凝眸看向崇平帝,心头涌起喜色。
清河郡主李婵月柳叶秀眉之下,那双藏星蕴月的晶莹眸子闪了闪。
“让锦衣府的人接着了,已经严加保护起来,一家子都没有什么事儿。”崇平帝这次没有卖说一半藏一半。
如果说着是尸首找到了,估计会被宋氏姐妹当场打死。
“阿弥陀佛,谢天谢地。”宋皇后雪颜玉肤的脸蛋儿上,喜色难掩,念着佛号。
端容贵妃也不遑多让,心头也暗暗松了一口气,只觉这么多天的担心彻底放下来。
崇平帝叹道:“祥符县已经落在贼寇之手,如非锦衣府的人及时赶到,将宋暄一家接到通许县保护,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大汉汲取明廷地方文官不通兵事,胡乱插手武备以致弄巧成拙的教训,行军政分离之制,县以县尉加守备衔担守御地方之责,如长安守备,府则以卫指挥为守捉,而不对知县、知府苛以守土重责。
宋皇后酥软动听的声音带着几分欣喜,道:“臣妾这几天一直提心吊胆,现在可算是放心下来了,还多亏了贾子玉。”
她家四弟是宋家的读书种子,如有了闪失,她只怕没有脸面去见在老家颐养天年的父亲,逢清明时候,也无颜去见过世的母亲。
这般一说,真是多亏了他。
还有那天他搀扶着陛下,虽然……
嗯,怎么又想起那天?
他原是无心之失的。
李婵月拉过端容贵妃的素手,轻声道:“舅母,这下你也该放心了才是吧,这几天我说,小贾先生和表姐在十多天前就预料到开封府,派了人去保护,现在果然是没有什么事儿。”
“嗯。”端容贵妃点了点头应着,春山黛眉下,狭长清亮的丹凤眼,一时怔怔失神。
那个贾子玉,单凭这事儿,她承他的情。
第572章 崇平帝:朕以为可行兼祧之法
坤宁宫
待几人消化完消息,崇平帝转而看向李婵月,说道:“婵月,天色也不早了,你也早些回去歇息。”
李婵月看了一眼端容贵妃,道:“那舅母,我先回去了。”
宋皇后点了点头,慈祥笑道:“去罢。”
待李婵月离去,崇平帝看向端容贵妃,轻声道:“朕知你心头所想。”
端容贵妃容色微顿,急声道:“陛下,臣妾……”
崇平帝伸手示意端容贵妃不必继续往下说,沉吟道:“咸宁的事儿,朕一直都有思量,先前还不确定,就没有给你和你姐姐说,今天不妨给你交给底,正好外面也起了一些流言,你这个做母亲的担心,朕也能体会,只是不管外人如何说,你们心头要有数。”
说着,看向一旁的戴权,沉声道:“领着人去外面查看各处灯火。”
“奴婢遵旨。”戴权怔了下,躬身一礼,屏退着宫女和内监,徐徐退出大殿。
待众宫女内监离开,崇平帝说道:“咸宁年岁也老大不小了,她像她姑姑,颇有主见,朕也不愿在婚事上逼迫于她,朕看咸宁似乎对子玉有意,朕也有意撮合他们两个。”
此刻全无外人,崇平帝也不再隐瞒真实对自家女儿的婚事安排。
“陛下,可贾子玉已娶了亲,妻子是工部侍郎秦家的姑娘。”端容贵妃凝眸说道。
从对贾珩夫人的了解,显然这位贵妃一直将自家女儿的事儿放在心上。
崇平帝道:“朕以为,可行兼祧之法。”
“兼祧?”宋皇后重复着两个字,隐约觉得非同寻常。
崇平帝迎着宋皇后和端容贵妃的疑惑目光,解释道:“这是民间惯例,是一人奉祀两府香火,并行不悖,现在荣府因贾赦父子坐罪流放,荣国公一脉香火无人奉祀,朕于心多有不忍,想着如有一天贾子玉他立了功劳,赐婚咸宁,顺便让贾子玉兼祧荣国府,奉祀香火,倒也为两全其美之事。”
宋皇后闻言,一双妙目晶莹闪烁,思量着其中之意,问道:“陛下,两房都是正妻,一人承两嗣,是否会乱了统绪之传?”
提及后面四个字,宋皇后心头一颤,有些话她不好问,可借此暗示天子,倒无不妥。
端容贵妃轻声道:“是啊,陛下,这是否引起前朝官员的反对?毕竟于常礼有违,如引起轩然大波,反为不美。”
崇平帝道:“朕先前也没想到,这是上次礼部侍郎姚舆上疏进言此法,以为可绝后世礼仪之争,以姚舆素来执拗守礼,既言可行,那就可行,朕常有思,如后嗣之君不孝,过继子嗣承延宗庙,倒不用想着一心想着将自己的本生父亲进尊位,抬进祖庙享受香火供奉。”
后嗣之君没有子嗣,这并不需讳言,因为青史比比皆是。
宋之濮议,明之大礼仪之争多出此由,在清时光绪、宣统反而并无此争,某种程度上兼祧的民间习惯也发挥了礼教作用,所谓“承继同治,兼祧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