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551节
念及此处,再不耽搁,迈着稍显轻快的步子,在两个内监引路下,向着宫门行去。
然而,刚出了体和殿的廊桥,忽地,身后传来熟悉的一道呼唤声。
“先生,留步。”
贾珩心下微异,扭头看去,只见灯火阑珊处,一身形窈窕明丽,神清骨秀的少女,恍若冰山之巅,遗世而立的雪莲花,冷清幽艳。
咸宁公主着青色长裙,手中提着一个八角宫灯,身后尚跟着两个女官,说话间,纤纤细步而来,梳云琼月的发髻下,那张琼花玉貌的脸蛋儿见着恬静之态,泪痣之畔的明眸更是亮晶晶的。
“殿下。”贾珩目光不由柔和几分,打量着少女,笑了笑问道:“殿下,怎么不在殿中用饭,一同出来了?”
“我倒不大饿,这会儿宫门许是落锁了,想着先生出去多有不便,就来送送。”咸宁公主声音清澈如水,冷峭的声音有着极尽而致的如水柔婉,但清音如冰,恰恰有着说不出的异样气韵。
贾珩点了点头道:“那有劳殿下了。”
两人遂沿着廊桥,撑伞行走,这时凉风袭来,远处假山下的柳树枝叶婆娑起舞。
“先生肩上的伤势好了一些没?”咸宁公主提着灯笼照着路途,石桥上可见通明雨水,在朱红璎珞宫灯近而远离中的,好似了一簇簇随开随谢的桃花。
贾珩笑了笑道:“劳殿下惦念,涂了药酒后,这会子已好多了。”
此刻,心头倒不由想起那一双玉手,在肩头轻轻揉捏的触感。
“方才听戴公公说,先生在内务府和人动手了?”提及药酒,咸宁公主脸颊微微有些发红,好在如水夜色善解人意,遮掩了少女的绯颜,清冷声音带着几许颤抖,道:“听着有些险了。”
这位少女平日不是善于言辞之人,情感经验更是为零,此刻与贾珩同行,想要说些什么,但却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笨拙的关心。
贾珩轻声道:“其实还好,并无多少险处,趁人不备,出手偷袭,斩于剑下。”
咸宁公主玉容怔了下,听明白贾珩之意,忍俊不禁,藏星蕴月的眸子月牙弯弯,叮嘱道:“不过先生还是要多加小心才是,人常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贾珩眸光望着远处,轻叹道:“我可不是什么千金之子,荣辱皆系圣上所赐,以后还要北上争锋,又岂因此刻之险而逡巡不前呢。”
咸宁公主闻听此言,芳心微震,清眸凝露,看向那少年,道:“先生真忠贞义士也。”
他对她父皇是真的忠心耿耿呢。
“不过食君之俸禄,为君分忧罢了。”贾珩声音清正,愈是轻描澹写,愈是让咸宁公主以及随后的几位内监生出一股说不出的心折气度。
贾珩又道:“对了,殿下先前要说领兵出征,若闲暇之时,可到京营观兵作训。”
“这……真的吗?”咸宁公主正自看着那少年的侧脸,闻言,颇为意外,心头不由有些雀跃,清眸之中见着欣喜之色。
亏他还记得她先前说的事。
贾珩点了点头道:“只是这时候也没什么战事,京营裁汰老弱后还在整训,殿下先随便看看。”
咸宁公主笑道:“那我倒有些期待了,先生呢?也时常往京营去吗?”
“当然,我会定期去京营巡看,如是顺路,可一同去。”贾珩抬眸眺望着远处,轻声说道。
咸宁公主点了点头,芳心微动,一时有些出神,只听脚下“哒”的一声。
“嗯,殿下可看好路,地上有积水。”贾珩轻声说着,拉住咸宁公主的胳膊。
原是咸宁公主多少不留心,一脚踩在了积水里了。
咸宁公主闻言,愣怔了下,垂眸看着地上的积水,蹙眉怔道:“这……”
看着蹙眉呆呆的少女,贾珩也不由失笑,似是打趣道:“走路也不专心些,估计鞋子里都进水了吧?”
许是贾珩的轻笑,缓解了少女的尴尬,但这番打趣却又有着亲近,咸宁公主清冷的声音已有十分罕见的娇嗔,道:“都怪先生,非要说京营,这才一时失神……”
不同于那些善于将美貌当作对付直男的手段,娇嗔只是其武库中的常规武器,身为天潢贵胃的咸宁公主,显然不需以此,但恰恰是这番,这娇嗔一改往日,更为撩人心弦。
贾珩轻轻松开少女的胳膊,笑而不语。
咸宁公主雪颜不由浮起红晕,嗫嚅道:“鞋子里是有些进水了。”
贾珩轻声道:“那等下回去换换,浸湿着的鞋子穿着不舒服的。”
这次轮到少女微笑不语了,眼眸低垂,心头满是羞意。
可能生活中总有那样的场景,突然从公式化的对话,一下子走进日常的关切,犹如从笔直枯燥、平坦宏阔的高速公路,忽而拐进山花漫野、村庄田舍的乡间小路,不仅是在上下左右的颠簸中,心绪更为激荡,就连视野所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也在曲折回环的旅程中,为之鲜活明媚了起来。
贾珩轻声道:“对了,公主殿下,其实真的不用一直唤我先生的,受之有愧。”
“先前承蒙先生指点史论,以后还请多指教。”咸宁公主轻声说道。
这应该是……独属于她的称呼吧?
贾珩点了点头道:“那就随殿下罢。”
幸在不是……余生多指教。
二人说话间,已到了宫门。
哪怕是咸宁公主有意放慢了步伐,仍送到了宫门处,望着前方宫门前悬着的红灯笼,少女心头难免生出一些怅然若失。
“殿下,就送到这儿罢,我回去了。”贾珩步伐微顿,转眸看向咸宁公主,目光温和说道。
咸宁公主抿了抿樱唇,将手中的八角宫灯递了过去,轻声道:“先生,提着灯笼,好照明。”
贾珩怔了下,点了点头,伸手接过之前从未接过的宫灯,再不多言,出了宫门。
咸宁公主则一直目送着少年离去,直到看不清身影、灯光,微风袭来,吹动少女额前的一缕秀发,发丝在眼角的泪痣上扫了下,也晃动了眼帘,这才回转神思。
“殿下,夜深了,回去罢。”女官知夏,在一旁低声说道。
咸宁公主幽幽叹了一口气,轻轻“嗯”了一声。
向着殿内而去,只是刚至后宫,抬眸就见到晋阳长公主,心头发虚,讶异道:“姑姑,用过晚膳了。”
晋阳长公主打量着少女,美眸流波,笑了笑道:“咸宁,这是刚刚送了贾子玉出去?”
咸宁公主轻轻“嗯”了一声,问道:“姑姑,父皇和母后,还有皇祖父,用完膳了没?”
“这会子都回去了,今个儿里里外外乱糟糟的,都有些累了,回去歇着了。”
“姑姑呢?”
“我打算陪着你皇祖母说会儿话儿,今晚就不回了,对了,婵月在你那儿的吧?”晋阳长公主问道。
咸宁公主道:“婵月妹妹去母妃那边儿坐会儿了的,这会儿应能回来。”
晋阳长公主笑了笑,道:“你们姐妹平时也有不少体己话说,让她在你这儿多住几天。”
咸宁的心思,她一清二楚,要不要想个法子,断了她的念想?
“婵月说,宫里规矩多,也有些闷,不如,我常去姑姑那里住几天。”咸宁公主清声道。
晋阳长公主:“???”
想了想,柔声道:“我这几天也有些忙,方才你父皇让我盯着内务府的营生,帮着查查账簿,这几天都要忙着这桩事。”
咸宁公主闻言,心头微动,点了点头,道:“那也好吧。”
她终究是……后来的,一些事情不挑明,还好一些。
……
……
第497章 元春的宫心计?
荣国府
夜幕低垂,冷风拂动,一盏烛火在王夫人厢房中,被一双拿着火折子的纤纤素手点起,刹那之间,橘黄色的灯火,如清水一般浸染了室内,从高几、帏幔,一直铺染了东壁面西的半旧青缎靠背引枕,最终在西厢梳妆台上的一面菱花铜镜上,知难而退,原路折返。
元春这边儿,与探春一道儿搀扶着王夫人回得厢房中,引至靠在轩窗旁的一张叠着秋香色条褥的炕上,坐了下来,元探二人一左一右,宽慰着王夫人。
王夫人捏着手帕,擦着脸上眼泪,轻轻抽泣。
元春面色苍白,声音轻轻柔柔,宽道:“妈,别哭了,一切都是我的错,现在为着我的事儿,闹得阖家不宁,如是这般,我宁愿此生不嫁,伺候您和父亲一辈子就是了。”
王夫人闻言,哭声乍止,手帕一顿,目瞪口呆道:“你这是说什么胡话?”
此生不嫁?难道,她要养一个老姑娘?
元春曲眉丰颊的脸蛋儿上,流露出悲戚之色,转眸看向跳动不停的烛火,道:“妈,其实,女儿此生许佛,也可不受这俗世红尘之苦,也不让你再操心了。”
只有她出家修行,如那东府的妙玉一样带发修行,就再也没人逼她嫁人了。
这些天,她心绪不宁,辗转反侧,只要一闭上眼,都是他的身影……
她这辈子,只怕都……嫁不得旁人了。
王夫人闻听这番“出家”之言,只觉眼阵阵发黑,急声道:“大丫头,你可别吓我啊。”
虽然她敬梵礼佛,可不想让自家女儿去做什么姑子,这落在旁人眼中,该如何笑她?
抱琴也在一旁听着,凝了凝秀眉,暗道,姑娘这又是何苦?
元春叹了一口气,目光怔怔,轻声道:“说来此念也在我心头盘旋许久了,珠大哥英年早逝,家中这二年也屡遭劫难,我前日观看佛经,许是前世的冤孽未赎,才有这祸结连绵,纷纷扰扰,或许唯我一人舍身侍佛,青灯黄卷,日日持诵,才得护佑父母姐妹,平安顺遂吧。”
她竟然……竟然迷恋上她的族弟,不是冤孽,又是什么呢?
每思及此,内疚神明,可偏偏如陷泥沼、难以自拔。
而且,珩弟心里似乎也有她?
之所以是似乎,嗯,还是某人左右横跳,模棱两可的态度。
王夫人听着少女陡然而起的低沉声音,心头震惊不已,面色苍白,半晌无言。
这位通着琴律,幼而入宫,后为女史的女子,此刻言辞恳切、语气哀婉,于话里话外提起长兄贾珠来,又增添了几分勘破世情的“皈依”意境。
王夫人已彻底慌了神,看着容止丰美的少女,拉着元春的手,急声道:“大丫头,你可别吓我,以后你的亲事,我不操持了,都让珩哥儿管着。”
元春目光失神,轻轻摇头道:“不管如何,母亲还请不要和珩弟因我再起龃龉了。”
她已经想好,如真到了情思一发不可收拾的那一日,唯有此法,可得一夕安寝了。
然而……
嗯,或许是,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王夫人这次真的是被元春这番言辞哀绝的话,吓得眼泪被憋了回去。
无他,元春或许不能给自己操持婚事,但可以出家,表明谁也不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