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499节
崇平帝闻听此言,面色幽幽,心头闪过一丝冷意。
有些话哪怕贾珩说的隐晦,以这位天子的心智,已然明其本末。
只怕两江官员,与盐商耳牵面热、阴相勾结,在地方上已呈尾大不掉之势。
而两江向来是浙党的大本营,那么杨国昌派手下干将齐昆南下整顿盐务,自就说得通了。
贾珩见崇平帝陷入思索,也不再多说其他。
如果没有掀起血腥腥风的魄力,整顿盐法想要大获成功,几无可能。
而究竟派不派齐昆南下,就看天子的心意了。
……
……
就在贾珩与崇平帝奏对之时,贾母也换上诰命大妆进宫,求见居住在长乐宫的冯太后。
陈汉的宫殿命名与其典制一般无二,集汉唐之历代精要,参宋酌明。
长乐宫中,因为隆治帝与冯太后没什么感情,多在重华宫疗养,除非国之庆典,夫妻二人基本不相见。
冯太后刚刚受得宋皇后与端容贵妃的请安,连同隆治帝一些年老色衰的妃嫔,以及乐善郡王家的王妃,正在一同说笑。
此外,还有冯太后的弟媳——也是崇平帝的舅母,郑国太夫人陪同媳妇儿徐氏探望冯太后。
殿中其乐融融,说笑不停。
一旁绣墩上,晋阳长公主领着女儿清河郡主李婵月,与咸宁公主、南阳公主等几位皇室公主听着郑国太夫人讲笑话。
郑国太夫人声音洪亮,笑声爽朗,将在洛阳的家乡见闻说给冯太后听。
一头银发的冯太后,红润面颊上浮起澹澹笑意,感慨道:“人言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今岁清明,怎么也要回去祭扫祭扫才是,只怕再不回去,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郑国太夫人笑道:“太后身子骨儿硬朗,再过个三二十年,也是有机会去看看的。”
晋阳长公主在一旁拉过冯太后的胳膊,气韵轻熟的丽人如小女孩儿一样晃着胳膊,妍美玉容上,笑意明媚如桃花,道:“母后,前个儿我还和皇兄说,今年六月,要给母后好好过过千秋寿诞才是。”
冯太后摆了摆手,转眸看着自家宝贝女儿,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只觉国色天香的脸蛋儿,愈见明艳动人,只当是妆容所致,笑道:“不行咯,眼也花了,耳朵也聋了,出了正月,牙都活动了一颗,老了,不中用了,你皇兄忙着国事,寿诞什么的,一碗寿面就是了。”
冯太后说着,转而看向宋皇后,脸上笑意不自觉就寡澹几分,问道:“然儿亲事定了?”
宋皇后玉肤雪颜,笑意嫣然,道:“定了,是南安郡王家的,臣妾瞧着明日正是二月初一,让司天监占卜,黄道吉日,适宜册封。”
“然儿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如今出宫开府,成家立业。”冯太后感慨道。
乐善郡王王妃,是个四十左右的妇人,衣衫鲜丽,面皮白净,凑趣儿拿着手比划,接话笑道:“然儿当初才这么高一点儿,一晃眼都到娶亲的年龄了。”
冯太后笑了笑,道:“当初还说你家琼仙,女大三抱金砖,要许给然儿。”
乐善郡王王妃叹了口气道:“那是我家琼仙没福气,非相中着一个穷酸书生,我当初也没少生着气。”
“母后,琼仙嫁的是翰林院的翰林编修,对方家也算是名门望族。”宋皇后笑着解释说道。
冯太后点了点头,道:“文华武英,将来也是有着机会成大学士的,也不算辱没了琼仙的品格。”
正在说笑的空档,就在这时,殿外一个嬷嬷进入殿中,行了一礼,道:“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荣国太夫人递了牌子进宫,求见太后娘娘。”
冯太后面色顿了顿,诧异道:“这非年非节的……”
第461章 王夫人:好像痛苦……减轻了许多?
长乐宫
贾母一身诰命大妆,因为年迈体弱,故而得了恩典,身旁还跟着丫鬟鸳鸯、琥珀两个一同搀扶进得宫中。
鸳鸯立身丹陛之上,抬头看了眼宫殿正方悬挂的匾额,眸光闪了闪。
思忖道,这就是皇宫,天下至贵至尊之地。
贾母随着宫女进入轩峻、壮丽的殿中,除却除夕、上元等一应节日,贾母其实并不怎么前去拜见冯太后,无他,谁也不愿屈己从人,除非另有所求。
“命妇,荣国夫人贾史氏拜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贾母被引入殿中,朝着上首鸾床上,被一群命妇围拢的冯太后行礼。
冯太后细长眸子打量着满头银发的贾母,许是方才与郑国夫人的一番关乎岁月轮转的感慨,引动了某种恻隐的情绪,面上神色温和,伸手虚扶,的笑道:“荣国夫人请起,咸宁替我搀扶一下,赐座,近前叙话。”
咸宁公主陈止应了一声,盈盈起得身来,近前搀扶着贾母。
贾母却并未起身,而是顿首在拜,哽咽道:“罪妇罪孽深重,太后面前,不敢起身。”
此言一出,倒是将冯太后讶异了下,问道:“荣国太夫人何出此言?”
晋阳长公主看着那满头银发的老妪,雍美、明丽玉容上见着好整以暇之色。
昨日之事,她自是听说过,忠顺王上疏弹劾贾赦,甚至想要牵涉到贾珩身上,但最终皇兄并未让其如愿。
“罪妇之子赦、之孙琏,皆触犯国法,罪妇自知教子无方,还请太后娘娘降罪。”贾母哽咽说着,已是带着几分哭腔。
贾母昨晚几乎一夜没睡,长子一脉被一网打尽,爵位保住保不住都在两可之间,心情焦虑,可想而知。
冯太后闻言,怔了下,看向宋皇后,问道:“皇后,我在深宫,不知前朝之事,荣国府上是犯了什么重罪吗?”
这等国家勋贵犯了法,命妇至宫中求情,在青史上并不鲜见,后宫碍于情面,往往都会网开一面。
还是那句话,这并不是一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哪怕是现代社会,又能怎样?
死刑犯进了监狱,还能发明窨井盖立功减刑……
怎么,你不服气吗?
宋皇后转过宛如海棠花芯的脸蛋儿,细声细气道:“母后,臣妾倒是听得只言片语,说是忠顺王弹劾贾赦向边境走私贩私,已经供认不讳。”
冯太后闻言,心头已有几分明了,问道:“这触犯了刑律,皇帝是怎么处置的?”
“陛下交付有司推鞠,具体后续处置,臣妾也不知详情。”宋皇后轻声道。
冯太后一时沉吟不语,转头看向贾母,道:“荣国太夫人,前朝之事,从来是皇帝拿着主意,如今既在有司鞠问,自有律法可依,如是议贵,应无生死之忧。”
八议制度,大汉律法设以专章阐述,而十恶不再其列,走私贩私显然没有牵涉到十恶。
贾母哭道:“罪妇不敢请求法外开恩,只是荣国一脉,香火无人奉祀,罪妇已逾古稀之年,没有几年好活,唯一所虑者,来日无香火供奉荣国先祖,如今长儿、长孙不孝,唯二房可还称孝顺。”
不得不说,贾母这一策,颇得高明二字,由冯太后给予恩典延续香火,天子允准,正合孝道。
冯太后默然会儿,明了其意,轻声道:“前日,我读着话本,上面似这般说,以孝治天下者……后面什么来着,总之是不断人香火,此言颇有道理。”
毕竟年纪大了,后面的话,就记不大清。
咸宁公主扬起清冷如雪的脸蛋儿,凤眸清亮、明澈,声音冷然,恍若飞泉流玉:“皇祖母,是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这是宁国之主贾珩所着的话本。”
贾母:“……”
身形不由晃了晃,这里面还有珩哥儿的事儿?
下首的鸳鸯,连忙伸手相扶住贾母的胳膊,低下鸭蛋脸面,暗暗叹气。
晋阳长公主则是拿起茶盅,秀眉之下目光中涌起丝丝玩味。
冯太后道:“皇帝他御极以来,以仁孝治天下,自不会害人之亲,绝人之祀,荣国太夫人勿忧,先起来罢。”
终究一大把年纪,还跪着有些不好看。
宋皇后丹唇微启,柔声道:“母后,荣国一脉原有两支,除长房外还有二房,断绝香火倒不至于。”
荣国公既以一国之国号相封,按着周礼典制,爵位之存亡绝续才是宗庙祭祀香火传承绵延的标志,所以宋皇后此言,对也不对。
当然,宋皇后这是为自家丈夫说话,担心冯太后听了贾母的一面之词,妄自施恩。
贾母这会子,已在咸宁公主以及鸳鸯的搀扶下,站起身来,对宋皇后之语恍若没听到,自顾自道:“太后娘娘,罪妇二子贾政,另有一子,名唤宝玉,年方十二,性情纯良,可奉祀荣国先祖,还请太后娘娘恩典。”
祭祀虽常常在一起出现,但祭是偶尔性的祷告神灵,而祀则是常规的宗庙供奉,所谓:“祀者,嗣也,取其兴来继往之义。”
郑国太夫人看着那老妪,暗道,为了子孙,一大把年纪,真是不容易了。
乐善郡王王妃看向贾母,捏着手帕,心头同样唏嘘不已。
其实,两家逢年过节都有着走动。
冯太后诧异问道:“宝玉,可是那个衔玉而生的?”
当初宝玉衔玉而生,颇为神异,神京城中无人不知,就连冯太后也听说过其名。
贾母精神一振,暗道有希望,连忙道:“太后娘娘,就是宝玉,如今二房不孝子贾政现任工部员外郎,膝下只宝玉一人成丁,由其奉祀荣国香火,正合适。”
这时候自然没有提到贾兰,在贾母看来……贾兰太小,还是个孩子,宝玉年龄就不小了,都知道调戏丫鬟了。
冯太后却没有顺势应着,而是对一旁的宋皇后,道:“香火祭祀,不可乱了长幼之序。”
宋皇后心头一喜,因为她似是听到了一些言外之意,什么叫长幼之序,她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她生的儿子,自然当为皇太子才是。
晋阳长公主静静听着,不知为何,心头只觉一阵好笑,那张艳丽无端的脸上现出浅浅笑意,道:“母后所言甚是,只是香火传承还好,可以私相授受,爵位为国家名器,咱们在这儿自说自话,终究还是皇兄来拿主意。”
宋皇后:“???”
晋阳,究竟什么意思?
冯太后点了点头,看向自家女儿,道:“荔儿说的是这个理儿。”
贾母闻言,心头一急,不由抬眸看向那说话之人,见是晋阳长公主。
暗道,这位公主,好不晓事,怎么在这儿多管闲事。
冯太后转而又看向贾母,宽慰道:“荣国太夫人,此桉既尚在鞠问之中,当先看皇帝的意思,来人,去前殿问问。”
这等老人过来,也不能真的不理会,显得天家太过刻薄,但帮到哪一步,还需斟酌。
荔儿倒也提醒了她,因此事不好太过干涉。
冯太后昔年以一普通宫妃而熬到现在,性情虽可谓坚韧、隐忍,但如何会因荣国府之事惹崇平帝不快?
非亲非故的……
不多时,就在贾母眼巴巴的焦急等待中,那嬷嬷去而复返,行礼道:“娘娘。”
“大明宫那边儿是怎么主张?”冯太后问道。
嬷嬷道:“太后娘娘,陛下跟前儿内监说,内阁已拟了旨。”
“哦?”冯太后面色顿了下,道:“怎么处置的?”
“神威将军夺爵,与其子一同流放到贵州。”那嬷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