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432节
有贾珩这等同龄人在一旁衬托着,哪怕是薛蟠,再看宝玉,也怎么看就觉得不得劲。
倒不是薛蟠就存了将妹子,许给贾珩的意,而是不自觉抬高了眼光。
再加上在贾珩陪伴下,往大理寺去了一遭儿,见过那种所过之处,权势煊赫的模样,这只有不是真傻子,就能分出个高下贵贱来。
问题在于贾珩不是贾政那样胡子一大把,而是年岁和自己一般大。
薛姨妈恼怒道:“还不是你,连累了你妹妹,现在还能怎么着,只能瘸子里挑将军……”
“妈。”宝钗面色一白,急切唤了一声。
薛姨妈也自觉失言,张了张嘴,长吁短叹道:“罢了,罢了,不说了。”
薛蟠晃着大脑袋,低声道:“我妹妹这样的品貌,不说找珩哥儿那样,起码也得找个勋贵官儿呢,宝玉那怎么能行?你说西府爵位能落到他头上?他和我一样,都不爱读书,能当多大的官儿?”
宝钗听着薛蟠的话,眉心跳了跳,只觉羞臊得不行。
薛姨妈看了一眼如坐针毡的宝钗,恼怒道:“你还说。”
她如何不知道,宝玉并非最好。
她这个当娘的,能不想帮着宝丫头找个年少有为,有权有势的,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啊?
谁愿娶商贾之女,上面还有个坐牢的兄长。
东府珩哥儿,那都是多少年才出一个的人物,更不用说已成了亲。
如果珩哥儿不是成亲,她肯定赞成,简直是天作之合,但这是不成了亲吗?作妾,显然是不行的,哪怕是平妻都……不行,绝对不行。
薛姨妈将心头一丝悸动的想法驱散。
宝钗脸色幽幽,实在坐不住,道:“妈,你和哥哥说吧,我去歇着了。”
见着宝钗离去的身影,薛姨妈长叹了一声,她家女儿这品貌……怎么就这般命苦呢。
却说贾珩返回宁国府,在晴雯的服侍下,沐浴更衣,来到所居厢房。
几天过去,后背上的血痕已经下去,而可卿家亲戚也走了。
秦可卿似也刚刚沐浴过,青丝随意绾成一个发髻,内着淡红色交领小袄,芙蓉花蕊的脸蛋儿不施粉黛,相比往日绮丽、华美的妆容,如出水芙蓉,清新自然。
多了几分少女的天真烂漫气息。
秦可卿侧靠在引枕上,身上盖着一双鸳鸯锦被,手中拿着一本书正自读着,美眸莹润如水,见到贾珩,轻笑问道:“夫君,这是从林妹妹那回来了?”
贾珩就近在床榻上坐下,除下鞋袜,轻声道:“嗯,陪着林妹妹说了会儿话,西府来的厨娘,做了一桌淮扬菜和苏州菜。”
秦可卿轻笑打趣道:“夫君下次也带我去尝尝。”
贾珩温声道:“那倒不如将厨娘请过来,在这儿做着饭菜,也是一样的。”
秦可卿笑了笑,将手中书册,放在一旁的小几上,将身子往床榻里间靠了靠,也解着小袄排扣,现出圆润白腻的的肩头,以及绣着牡丹花的素色肚兜。
贾珩去了衣裳,掀开被子,躺在床上,随着宝珠和瑞珠两个丫鬟,放下金钩,钩起的帏幔缓缓落下。
不多时,床榻上传来小两口的交流声。
……
……
翌日
正月初七的晨曦光芒洒落在宁国府大院,贾珩用罢早饭后,就来到内书房,批阅着五城兵马司这几天抄送而来的各衙公文。
晴雯在外厅临着字帖,忽地轻唤道:“公子,三姑娘来了。”
贾珩面色愣怔了下,看着从外间而来不远处的探春。
少女着淡蓝底子五彩折枝菊花刺绣圆领袍,上罩白色交领袄子,下着米黄长裙,俊眼修眉,玉容明媚。
贾珩点了点头,问道:“三妹妹,用过饭了吧。”
见对面少年语气平静无波,探春面色如常,如山泉叮咚的声音,清越中带着颤鸣,道:“用过早饭了,过来看看,珩哥哥这边儿有什么需吩咐的没有?”
贾珩笑道:“三妹妹来的正好,这些用了印鉴的公文,你按着时间归拢好,还有这些,将税务司送来的东西两市的账簿,也帮着核算一下……”
探春听着吩咐,心头欣喜,“嗯”了一声,来到贾珩身旁,忙碌起来。
贾珩没有再和探春说话,拿起笔墨写着公文,或是用印。
时间飞快,在忙碌中,就到了半晌午。
“公子,老太太打发了人来唤公子,说是西府来了客,等过晌时一起用饭,要过府见一见公子呢?”这时,晴雯进入书房,轻声道。
贾珩放下毛笔,问道:“有没有说是哪一家?”
这时,探春也凝眸看向晴雯。
晴雯道:“听说是王大舅家,阖府连同女眷都过来,见着老太太和老爷呢。”
王子腾终究是来了,担心在东府吃着闭门羹,先到西府拜访贾政以及贾母。
事实上,贾母见王子腾带着儿子还有儿媳来,一口郁结心底十多年的气,终于舒畅开来。
贾珩想了想,面色顿了顿,多少猜到贾母的一些心思,道:“三妹妹你是在这儿,还是随我一同去见见?”
探春轻声说道:“我同珩哥哥一同去好了。”
第409章 贾母:这是来求着珩哥儿的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正招待着王义媳妇儿以及其女王姿,一旁有着王夫人、薛姨妈、凤姐等几人作陪。
元春、迎春与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则隔着一扇屏风,坐在里间叙话。
说起来,王子腾也是当祖父的人,故而在荣庆堂中,也没有太过避讳女眷,与贾政一旁相坐着叙话。
而王子腾之子则在前院由贾琏招待着。
贾母寒暄问道:“宝玉他舅舅,家中还好罢?”
王子腾道:“回老太太的话,家中一切还好。”
贾母叹了一口气,道:“去年那桩事儿,谁也料想不到的事儿,你也常往开阔处想。”
看着头发灰白、神色颓然的王子腾,原本心头涌起的贾家压过的喜悦,也多少寡淡了几分。
她贾家为积善之家,似也不好因一时之得志,对姻亲之家轻狂,而且王子腾来此,已有低头意思。
王子腾点了点头,道:“老太太说的是,宦海沉浮,起起落落,难免之事。”
贾政在一旁听着,安慰道:“王兄,你有统兵之才,如今国家正是用人之时,再行起复,想来也不是奢望。”
王子腾闻言,叹了一口气,道:“纵我有心报效社稷,但经着前事,圣上疑虑,又无人引荐,倒也无计可施。”
贾政见着有些不落忍,张了张嘴,终于化为一声长叹。
盖因贾珩不在,他并非贾族的掌舵人,在朝堂上人微言轻,不好贸然开口承诺。
王夫人这时看着她家兄长愁眉苦脸,脸色幽幽,心头憋屈。
就在几人说话之时,一个婆子快步进入荣庆堂。
“珩哥儿过来了?”贾母忙问道。
婆子道:“是史家三老爷,还有史大姑娘一同过来了。”
贾母一听这话,心头微惊,旋即看向一旁的凤姐和薛姨妈,笑道:“今个儿倒是巧了,两家亲戚都凑到一天来了。”
薛姨妈笑道:“老太太,我瞧着一早儿树枝上就有喜鹊叫,合着就应在这里了。”
这话自是讨巧,这时候哪有喜鹊?
贾母忙吩咐着一旁的贾政,说道:“政儿,你快去迎迎。”
贾政连忙应了一声,准备起身相迎。
王子腾这时同样起身,看向贾母,说道:“我也去迎迎史兄。”
贾母点了点头,示意王子腾与贾政一同前往。
不大一会儿,忠靖侯史鼎携夫人田氏,领着史湘云,在嬷嬷、丫鬟的陪侍下,与贾政与王子腾一同,进入荣庆堂拜访贾母。
自得了贾珩升授检校京营节度副使之后,传至史家,保龄侯史鼐与忠靖侯史鼎也颇为震动。
前者还好,自持身份,而且已于不久前,重获崇平帝信任,不日将随南安郡王前往西北查边,回来说不得就可委派外省。
而史鼎目前却无任用之机,只好带着湘云,打算过府再与贾珩谈一谈,寻寻门路。
此外,史鼎还从与北静王府上的亲戚往来中,得知一个消息。
崇平帝设军机处,初定五大军机,军机大臣举荐司员(小军机),好比紫薇舍人一般入值大内,随侍御前,襄赞军务。
据北静王所言,贾珩也大概率会被派发军机差遣。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崇平帝敲定五军机人选的过程中,就必然伴随着与南安、北静以及兵部侍郎施杰三人的单独谈话,这三人尤其是前两家想要举荐入值军机的人选,又可能走漏风声。
史鼎自就留了心。
史鼎举步迈入厅中,领着妻子以及湘云,向坐在罗汉床上的贾母,行了晚辈礼,挨着王子腾旁的椅子上坐下。
说来,史鼎也不大看上王子腾,全凭着贾家后继无人,幸而得势,况且随着王子腾的崛起,也不怎么将史家太放在心上。
贾母让史鼎在一旁落座,看着史湘云,笑道:“云丫头快过来,你回家的这几天,我这可少了不少欢笑。”
史湘云那张红润如烟霞云锦的苹果圆脸儿上,笑意恍若十里桃花,天真、烂漫,甜甜笑道:“姑祖母。”
史鼎笑问道:“姑母,怎么不见珩哥儿?”
贾母笑道:“刚刚派了人去唤,这会儿应在路上了,你们这些爷们儿都在,可以一起说说话。”
看着王子腾与自家侄儿,心头也有几分了然。
常言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史王两家亲戚齐齐过来,想来为昨日那封升授京营节度使的圣旨。
男爵虽然厉害,毕竟她贾家老亲,四王八公十二侯一路传下来,爵位尚在的不知凡凡,但升授京营节度副使,就大为不同了。
史鼎果然笑道:“珩哥儿现在可了不得,年纪轻轻的,授了京营节度副使,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贾母道:“也是他的能为和宫里圣上信重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