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409节
说着,韩珲看向贾珩,笑了笑,问道:“说来,子钰若于今岁秋闱乡试大比,明年春闱一捷可定。”
贾珩不由失笑道:“子升兄,一鼓作气而金榜题名,未免太高看于我了。”
韩珲笑道:“子钰《平虏策》文辞晓畅,可为传世名篇,还有那两句诗,虽只两句,但却有舍我其谁的豪迈担当。”
经过一天时间的发酵,或者说在有心之人的推波助澜下,昨日除夕节,熙和殿中的细节被朝贺的官员披露出来,从《平虏策》到两句诗,以及五问杨国昌,几乎传遍神京,在国子监中都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至于杨国昌被贾珩问得张口结舌,讷讷不能对的“昏庸老迈”形象,更是在一些有心人的特意彰显下,绘声绘色,引得不少人耻笑。
如果不是正值新春,通政司已然弹章如潮,群情汹涌了,可以说此刻的神京城内暗流涌动,都在盯着内阁。
贾珩道:“可科举不考策论,而考经义之学,八股制艺,非我所长,也不知能中与否。”
韩珲想了想,面色有着几分古怪,说道:“只是虽武勋不禁科考,可以子钰如今煊赫名声,若参与科举,只怕引得一些非议之声。”
陈汉并不禁勋贵子弟参加科举,而当初宁国府的贾敬,就曾以袭爵人身份参加科举,中得进士,金榜题名。
但当初贾敬并未出来做官,而且也没有贾珩如今名扬天下。
贾珩想了想,面色微顿,一时沉吟。
事到如今,他也不得不承认,他再参加科举是有些不合适了,不是爵位的问题,是名位的问题。
朝廷从一品大员、国防策略的制定者,前脚刚刚上表弹劾过首辅,后脚去参加科举?
好比这种画风,上一刻还在开国务会议,隔天说我去参加国考?
文官集团整个都风中凌乱了。
你是过来捣乱的吧?
要不,你来做会试副主考算了?
比如,在原著中,贾政就被皇帝点为学政,可贾政连秀才都不是。
韩珲笑了笑道:“如今京城中,上至内阁宰辅,下至贩夫走卒,何人不识子钰之名?《辞爵表》海内传诵,《平虏策》百官研读,三国话本酒楼茶肆,子钰若参加科举,不说引起轩然大波,也要引得侧目而视。”
考中了还好,顶多闲话两句,如是考不上,那可就引为笑谈了。
贾珩沉吟了下,倒也觉得是个问题,叹了一口气道:“映雪寒窗日月长,张张彩笺写华章,一朝唱名东华门,不枉年少好儿郎,子升可知,如有选择,我还是想读书,科举出仕的。”
韩珲面色微顿,看着少年脸上的怅然若失,心头涌起说不出的古怪。
怎么说呢?
如果后世之人在此,或会生出,继不识妻美兄弟东,悔创阿里杰克马,北大还行撒贝宁之后……还想科举贾子钰?
韩珲想了想,道:“那子钰若对读书功名执着,圣上可赐同进士出身,这在过往也是有的。”
贾珩摇了摇头道:“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韩珲也不提此事,转而提及于缜之父,右佥都御史于德,感慨道:“于世叔南下钦办要案,也不知南边儿情形如何了。”
提及整顿盐务,贾珩面色微顿,沉声道:“南边儿风高浪急,年前闹得颇为厉害,前不久过年,停了一段儿,过了这个年,想来又要风波再起了。”
韩珲点了点头,道:“京城何尝不是如此,京察在即,又不知还会闹出多大的风波呢。”
贾珩闻言,心头一动,紧紧看向韩珲,但韩珲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笑了笑,抬眸看了一眼天色,说道:“子钰,时候也不早了,我也先回去了。”
贾珩凝了凝眉,心头有些明了。
京察大计,想来就是韩癀想出的招数了,这也算是提前通通气。
送别了韩珲,贾珩取了圣旨准备前往内书房,刚刚走到廊檐,却见一个着翠罗色袄裙,梳着鬟髻的少女,款步而来,长着几颗小雀斑的鸭蛋脸面上,笑意盈盈。
鸳鸯笑道:“老太太说,等大爷接了圣旨,可到天香楼叙话呢。”
贾珩朝鸳鸯点了点头,道:“等我将圣旨放好就过去。”
圣旨除祭祖之时,供奉起来告慰先祖,平时都有专人看护,防止虫蛀蚁蚀。
鸳鸯轻轻应了一声,抿了抿樱唇,笑道:“我来帮大爷吧。”
贾珩轻声道:“那倒不用,我自己来就好了。”
鸳鸯清丽鸭蛋脸上,笑意一滞,目送着少年进入内书房,神色幽幽。
贾珩进入内入房,绕过一架山河屏风,将圣旨锁入一个木柜,折身返回,看向鸳鸯,笑了笑道:“走吧。”
鸳鸯却被对面少年笑得心头一跳,眉眼低垂,并排行着,沿着抄手游廊,回到天香楼。
此刻,天香楼仍是被一股兴高采烈的氛围笼罩着,贾母与凤姐等人一边谈笑,一边等着前院晋爵旨意确定。
见贾珩过来,凤姐艳丽的瓜子脸上,笑意涌动,有意凑趣唤道:“老祖宗,爵爷回来了。”
贾珩也没搭理凤姐的打趣,看向贾母,唤了一声,然后落座下来。
天香楼一众女眷,都纷纷停了说笑,齐齐看向那少年,虽未见着随身带有圣旨,但脸上欣喜之色不减。
贾母笑问道:“珩哥儿,宫里旨意领过了?”
贾珩点了点头,道:“圣旨已收好了。”
贾母笑道:“你晋爵一等男,这是大事,得开祠堂告慰列祖列宗,让他们也高兴高兴才是。”
贾珩想了想,说道:“今明两天许是不成了,后天罢。”
凤姐笑道:“珩兄弟,刚才还和老太太说,要唱半个月戏,一直热热闹闹到元宵才好呢。”
贾珩沉吟片刻,道:“凤嫂子和可卿你们两个决定就好,不过若凤嫂子爱听戏,可以南下买个戏班子。”
凤姐:“……”
众人不知为何,听着二人的对话,就有些心头想笑。
宝钗梨蕊脸蛋儿上,杏眸盈盈如水看向那少年,嘴角也不由噙起一丝笑意。
凤姐却没有将打趣往心里去,眼前一亮,说道:“还是珩兄弟想的周到,回头儿我就吩咐人往南省买个戏班子来,咱们也听一听昆腔,吴侬软语,这算是乡音了。”
贾母感慨道:“一晃也有多少年,没回去金陵了。”
众人都兴高采烈说着。
秦可卿这时,美眸柔波微漾,见着贾珩眉眼之间流露而出的倦色,关切道:“夫君若是犯困了,不妨先回去歇息罢。”
这话一出,探春等人抬头见着贾珩脸带倦色,也都出言劝说着。
宝钗不由瞥了一眼秦可卿,杏眸神采黯然,心底幽幽叹了一口气。
贾母道:“一大早儿天不亮就起来,又是阅兵,又是应对着宫里的皇帝老子,珩哥儿这会儿定是累坏了,赶紧去补补觉才是正理。”
说到最后,也有几分自责,只顾着高兴了,唤人不停来这儿折腾。
贾珩放下茶盅,轻笑了笑,说道:“其实还好,不过睡一觉也好,等晚一些还要往京营巡查,晚上说不得还要宿在京营,不过,明天倒不至耽搁归宁。”
说到最后,看了一眼秦可卿。
好在秦可卿只是面带关切,并不相疑。
按着惯例,新妇大年初二是要回娘家归宁的,明天去老丈人那里,也是答应过秦可卿的。
说完,在贾母等人的相劝下,也不再坚持,离了天香楼。
第392章 难道冥冥中自有定数?
贾珩从天香楼回到内厅,就吩咐人准备热水沐浴,过了会儿,来到平时沐浴所用的厢房,下意识喊了一声“晴雯。”
却见晴雯未至,反应过来,自失一笑。
毕竟之前被伺候惯了,暗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开始自己去除着衣衫、鞋袜。
就在这时,阵阵馥郁香风袭来,着翠色罗裙,削肩膀的晴雯扭着水蛇腰,抱着一摞叠得整整齐齐的衣裙,俏丽脸蛋儿上笑意洋溢,轻声道:“我刚才听到,公子刚才在唤我?”
贾珩已经去了外裳,只着中衣,笑了笑,道:“有吗?没有吧?”
“我刚才都听到了,公子还不承认。”晴雯脸带欣然,急声说着,撅了撅嘴,柳叶细眉下的明眸,熠熠闪烁,轻笑道:“我刚才拿公子和我的衣服去了。”
其实,她一直悄悄跟着,方才听到公子在厢房中喊着自己的名字,一颗心倒似快要跳出来一般。
贾珩扫了晴雯抱在手中的裙裳,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晴雯将衣裙放在一旁,近前,状其熟练地给贾珩宽衣,虽已习惯了少年的身体,但仍有些面红耳赤。
等贾珩进了浴桶,晴雯垂下螓首,解着对襟的排扣,一个个扣子解开,双手绕至颈部了,解着打成蝴蝶结的细绳,将水绿色肚兜放在一旁,雪白肌肤现于空气中,午后光线在空中悬浮着颗粒。
晴雯曲膝弯腰,解下袄裙,一手抚上,一手护下,白生生的小脚踩在木踏上,“哗啦啦”进了浴桶。
贾珩打量了一眼少女,将娇小玲珑的晴雯搂至怀中,轻笑道:“有长进了。”
用王夫人的话说,削肩膀、水蛇腰,眉眼有些像林妹妹,抱在怀
晴雯白腻莹润的瓜子脸早已嫣红欲滴,轻轻“嗯”了一声,任由略有几分粗粝的触感袭来,只觉浑身瘫软,檀口中发出一声轻哼。
仰头看去,却觉自家唇瓣被噙住,弯弯眼睑垂下,任由轻薄。
过了一会儿,贾珩看向脸颊滚烫、秋露凝眸的晴雯,轻笑道:“帮我洗澡吧。”
晴雯还正在长身子,能明显体察到一些细微的变化,不管是手感,抑或是口感。
晴雯眉眼低垂,声若蚊蝇地“嗯”了一声,默默拿起毛巾,歪着头帮着贾珩擦洗着身子,轻声道:“公子,以后要不要改口唤你为爵爷了?”
贾珩诧异道:“好好的,改口做什么……嗯?”
说着说着,倒也能猜出一些晴雯的想法,许是有些着急了。
一开始他的想法是等过两三年,再将晴雯收入房中,但到了现在,倒有几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感觉。
贾珩想了想,轻声道:“还是唤公子吧。”
晴雯俏脸一变,贝齿咬着下唇,眸生雾气,连手中拿着的毛巾都顿了几顿。
贾珩见此,笑了笑,捏了捏那粉腻滑嫩的脸颊肌肤,道:“你不要多想,等你再长大一些不迟,你就这么想成为姨娘?若是成为姨娘,可就不能天天一起洗澡了。”
晴雯闻言,拧了拧秀气的眉,纠结道:“那公子,我还是先不成姨娘了罢。”
贾珩不由失笑,也不再说什么。
沐浴更衣之后,贾珩神清气爽,躺在里厢睡了一会儿。
及至申末时分,暮色四合,华灯初上,贾珩换上一身武将官服,出了宁国府,先去了五城兵马司司衙,在范仪等一干属吏的迎接下,举步而入进入官厅,落座在主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