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392节

  诸葛亮微微一笑,年轻的面孔逐渐变得神采飞扬,“大丈夫生于世,当求以一身才学济世安民、名垂青史!”
  “如今恰逢乱世、汉室衰微。”
  “但所幸天不绝我炎汉,降下陛下这等英明神武之主,又让我有施展胸中抱负的机会。”
  “我很期待辅佐陛下平定这乱世、重整江山,再现我大汉荣光和繁华,铸造盛世!”
  “这便是我心中所愿!”
  司马懿心中震动,他定定地看着坐在对面的诸葛亮,恍惚之间似乎看见其身后有一条盘卧着的蛟龙,正缓缓抬起头颅。
  卧龙出,而天下惊。
  司马懿挺直脊梁,眼神锐利,沉声道:“我不会弱于你的,未来的三公、大汉名臣列传,必将有我一席之地!”
  “而我司马懿的名字也必会在你之上!”
  烛光照射着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身影投在他们身后的墙壁上,如同龙虎对峙,宣室中也似乎隐隐有龙吟虎啸之声响起。
  说完之后,司马懿便放下毛笔,起身向着宣室外走去。
  他不打算继续再熬下去了,再熬下去真的要伤身了。
  他忽然明白,他没必要与诸葛亮争这一时之长短,时间会证明一切!
  陛下终究会知道,日后谁才是汉室顶梁柱!
  但在离开宣室前,司马懿忽然停下了脚步,扭头说道:“不要叫我司马御史了,叫我仲达即可。”
  言罢,大步走出宣室。
  而诸葛亮愣愣地坐在桌案后面,他看着司马懿离去的背影,满脑子都是问号。
  他……在说些什么?
  司马懿刚刚那番话太莫名其妙了,好像把他当成了对手,但他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真是个奇怪的人。”
  诸葛亮摇了摇头,把目光收回来,继续处理起桌案上的这些政务奏折,努力学习并积累经验。
  夜空之中,群星闪耀。
  其中在紫微星旁,似乎有一颗星星逐渐明亮,大放光芒。
  ……
  在刘协的支持下,诸葛亮提出的拓荒政策很快就公布了出去,而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所有百姓都沸腾了。
  一个个把皇榜围得水泄不通。
  “只要拓荒,朝廷就给犁、给牛、还给种子?而且拓荒的地也归自己所有?!”
  “天老爷哎!我没在做梦吧!”
  “这还能有假啊,没看皇榜上都写了吗?不过那些东西是朝廷借的,而且拓荒所得的土地还得分两成给朝廷。”
  “什么?才两成?!”
  “也就是说开荒十亩地,我可以得八亩?”
  “别说两成了,五成我也愿意啊!”
  “陛下实在是明君啊!”
  “不说了,我要去拓荒,我要拓二十亩地!”
  “我要拓三十亩!”
  “走走走!大伙儿一起去领家伙事扩荒去!”
  拓荒政策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恐怖的,正如司马懿所预料的那样,没有百姓能够抵挡得了这份诱惑。
  民以食为本,地就是粮食的来源!
  地就是百姓们的命根子!
  为什么有那么多流民,是因为他们遭受战乱和天灾,要么土地被抢夺要么粮食颗粒无收,不得不背井离乡。
  但而今只要拓荒就能分到地,而且朝廷还借给他们犁、牛和种子,他们付出的代价只是开垦出的良田总数的两成而已。
  这已经不是“良心”二字能形容了。
  哪怕在太平盛世也没有这种好事!
  所有流民们都高呼刘协英明,然后一个个从官府那里领了东西后,嗷嗷叫唤着前去拓荒垦地。
  恨不得日夜不断地开荒种地!
  当然,曲辕犁也是百姓们之所以如此积极的原因之一,比起传统的直辕犁,曲辕犁可好用太多了。
  刨地垦荒的速度都能大大提升。
  这一盛况被刘协所得知后,他感到大为高兴,有种苦尽甘来、终于熬到了头的感觉。
  总算是把这些劳力都派上用场了!
  泰安殿内。
  刘协对甄毅叮嘱道:“这是难得的机会,朝廷一定要大力支持,虽然短期内要付出不少,但长期回报是巨大的。”
  “拓荒过程中记得派遣军队维持秩序,尽量减少矛盾和冲突的发生,不要让好事变成了坏事。”
  这不是他在危言耸听。
  根据上报,因为抢着拓荒而打起来的例子不少,甚至有死人的情况发生,所以他才会专门吩咐。
  “臣领命!”
  甄毅重重点头应下。
  接着诸葛亮又道:“陛下,臣以为要控制百姓拓荒的速度,因为百姓们大都是希望通过拓荒获得良田,可一旦开垦的田亩太多,却无力种植。”
  “臣以为,这一点不可不在意。”
  刘协觉得诸葛亮的提议很有道理,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你便去佐助甄爱卿,管理拓荒之事吧。”
  他要趁这个机会历练历练诸葛亮,也让其积累一下功绩和资历。
  “臣遵命。”
  诸葛亮躬身领命,心中干劲十足。
  朝堂内的不少大臣都看向了他。
  诸葛亮对他们来说是生面孔,他们只得到了小道消息,得知天子忽然请回来一个年轻人,随后直入内朝。
  管理拓荒之事,其中蕴含的油水、牵扯的利益太大了,很多人都盯着,只是没想到天子上来就把管理拓荒这种事交给了诸葛亮。
  这无疑展现出了天子的信任。
  不少人都在心里暗暗记下了诸葛亮的名字和面孔,打算私底下去结交拜访一番,提前交好。
  刘协将众臣的表情都尽收眼底,他知道群臣的想法,不过他并不在意,他相信诸葛亮有能力处理好。
  “还有何事要报?”
  刘协问道,如果没什么其他事的话,今天这场朝会就要到此为止了。
  但在此时吕布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有徐州军情要奏!”
  第303章 光复中原,还于旧都!
  “徐州军情?”
  刘协的注意力被吕布这一句话吸引了过去,眉宇间微露诧异,问道:“温公,徐州出了何事?”
  既是军情,便与战事有关。
  提及军情,自是与战事紧密相连。
  自吕布从扬州撤军之后,那里便成了曹操与孙权角逐的舞台。莫非他们如今还盯上了如今兵力空虚的徐州。
  吕布恭敬地答道:“陛下,据徐州密报,曹操已悄然撤离扬州,而孙权则在徐州边境集结重兵,其数量已逾四万之众。”
  骤闻此言,群臣皆惊。
  曹操和孙权相互攻伐已久,如今双方忽然停战,曹操又将大军撤出扬州,双方显然是打算罢战言和。
  而孙权在徐州边境的大举陈兵,其意图已是不言而喻,显然是对徐州虎视眈眈。
  “这是什么时候的消息?”
  刘协的面色微变,向吕布追问道。
  他虽非军事奇才,但历经战火洗礼,对于战略局势已有独到见解。
  曹操与孙权罢战,绝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双方若持续交战,相互消耗,于他南下大业自是有利。
  而今他们竟选择罢战,且孙权更无视曹操,摆出进攻徐州之态,这意味着双方之间有着更为深层的默契与图谋。
  最关键的是,这么大的事情他居然到现在才收到消息,许攸竟未提前通报于他。
  “曹操撤军乃去年初冬之时,而孙权则于两月前悄悄在徐州边境陈兵。”
  “不过他们这些动作都进行得很隐秘,徐州那边也是近来才察觉到他们的举动。”
  吕布如实禀报,他也是昨日刚收到消息。
  刘协闻言更加印证了心中的猜测,因为去年初冬正是他攻破河间郡、击败袁绍之时。
  曹操在那之后选择撤军,想必便是猜到了他下一步就会挥师南下,所以才停止了和孙权的战争。
  双方这是打算联盟共抗朝廷了!
  连刘协都能看出来,朝中群臣更不必多说了,听完吕布的话后众人皆是一片沸腾。
  “曹操、孙权!这二贼竟然敢联合起来抵抗朝廷,简直是大逆不道、胆大包天!”
  “曹操拥立伪帝、孙家私藏传国玉玺,他们皆是悖逆之辈,该遭天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